冬交会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人气高、销量好
海南日报海口12月14日讯 (记者 陈雪怡 傅人意)从每斤两三元无人问津,到均价十几元供不应求,保亭红毛丹成功“逆袭”,原因何在?
“有了品牌‘加持’,保亭红毛丹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上去了,销量和价格自然也上去了。”12月14日,2019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金海波,又当起了保亭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代言人”。
名气大了,销量高了
相比于介绍农产品特点,金海波这位“代言人”更乐于分享保亭红毛丹“背后的故事”——
“以前,保亭红毛丹每斤两三元的价格都不太好卖,许多农户都想把果树砍掉,换种其他水果或作物。但通过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保亭红毛丹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金海波说,加上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以及包装宣传、组织活动等,保亭红毛丹每斤的价格涨到了12元至15元,种植面积也增加了50%。“农户不再想着砍树,而是发愁没有更多的地种了!”
保亭县农业服务中心热带作物管理站站长谢军海透露,除了红毛丹、益智外,保亭目前还正着力申报什玲鸡、毛感鸭、六弓鹅等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和10个地理标志商标,继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脆而多汁的三亚甜瓜、口感清甜的陵水圣女果、香味浓郁的兴隆咖啡……在本届冬交会市县展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展架前总是围满了咨询了解的市民群众。
“买‘牌子’,就不会错!”在冬交会迎宾大厅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三农”发展成就展区里看到了澄迈福橙,市民邢香莲便找到澄迈展馆立即购入了两箱,“早就听人推荐澄迈福橙味香甘甜,今天知道它还是‘明星’产品,就直接入手了,品牌产品,质量有保证!”邢香莲笑着说。
收入多了,农民笑了
和邢香莲一样的逛展市民,海南善缘果业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华这几天接待过不少,“大多是认准‘澄迈福橙’品牌的老顾客,也有不少冲着品牌产品来的新顾客……”
话音未落,一对老夫妇就“找”了过来:“这就是澄迈福橙吗?”在得到肯定回复后,夫妇俩拿起橙子讨论开来:“瞧瞧这果还挺大,颜色金黄也挺好看,那儿可以试吃,甜的话咱就买点回去……”
在冯华眼中,品牌农产品不仅代表着质量优秀、市场认可、销量可观,“同时还能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冯华说,11月中旬以来,澄迈福橙进入销售旺季,除了固定的贫困户员工外,公司还招来10多名贫困群众负责打包工作,每天120元再加上补助等,贫困户每月能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
品牌农产品,不仅“保”销量,还能“保”增收,这一点在永兴荔枝和三亚芒果上也得到了验证。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永兴荔枝让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建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荔枝村”,农户也过上了好日子。建中村党支部书记郑从盛说,近年来有200多户村民靠荔枝种植致富,盖起了“荔枝楼”。
而三亚市凤凰镇红土村的芒果园,是海南出口加拿大树上熟“贵妃”芒果的指定果园,芒果种植面积120亩,亩产5000斤。“每年的1月到6月是芒果丰收的时节,也是最忙的时候,每个月仅包装收入就能拿到6000多元。”果园包装工人陈春芳说,芒果上市她们就过来工作,1月至6月总共收入3万元。
12月14日, 2019年冬交会海垦农产品展示区,工作人员介绍特色玉米等农产品。
果实香了,品牌响了
“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农产品,不仅来源于特定地域,有独特的品质特性或生产方式,且产品品质和特色主要取决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澄迈福橙种在当地富硒土壤地带,果实肉红味香、口感爽津,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
通过引导市县大力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实施奖励政策加强资金扶持等,我省加快推进着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经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的我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就达34个。
此外,三亚芒果、澄迈福橙、三亚甜瓜、澄迈桥头地瓜、文昌椰子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还入选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在全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同时,各市县也在全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屯昌为例,该县近期发布了“屯昌·新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兴功夫鸡”“新兴稻米”“新兴水芹”“新兴肉粽”“新兴五谷香草鸭”“新兴竹狸”“新兴黑猪”等7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充分发掘海南热带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推进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登记保护,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一方面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均由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