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不断织密脱贫攻坚“保障网”
既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又探索对“边缘人口”的致贫防范机制
三亚不断织密脱贫攻坚“保障网”
尽管前几天已经去看望过出院休养的北岭村村民张文荣,但三亚市崖州区教科局局长陈大飞仍一直惦记着他的这名去年摘掉“贫困帽”的帮扶对象。8月26日,陈大飞刚开完一场教育方面的会议,就忙着想办法帮助张文荣家发展特色产业。
“张文荣住院医疗费达上万元,但并没有因此返贫,是因为有‘健康扶贫’的支持。”陈大飞说,作为帮扶责任人,他有责任从多方面及时给张文荣家给予指导和帮扶,不仅让他的身体尽快复元,还要让他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健康扶贫
实行“绿色通道”快速治疗
“我爱人入院、出院,都是陈局长帮忙叫车接送的,太感谢了!”张文荣的妻子陈娅小感动地说。
由于“摘帽”脱贫时间不长,陈娅小家并不宽裕。她向海南日报记者出示的住院医疗费结算单显示:张文荣患脑出血后遗症,住院31天,费用共计1.3万多元,经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健康扶贫专项救助报销后,实际个人支付185.13元。
这得益于三亚市对贫困人口开展的“健康扶贫”。
“三亚市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既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又有效防止了脱贫户因病返贫现象。”三亚市扶贫办专职副主任张磊说,三亚将2014年、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健康扶贫保障体系,与2016年、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样实行“绿色通道”快速治疗。
“为了让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掌握贫困户健康状况并予以帮扶,市卫计委每天都通过工作群向各区下发贫困户诊疗信息。”市卫计委医政医管科负责人沈雪梅介绍,今年上半年,三亚农村贫困人员约1.5万人次在医院接受“一站式”服务。
志智双扶
“送教上门+送教到村”
不仅仅是在医疗上有保障,三亚市贫困户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都能享受到实惠。
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兰艳,已经连续两个学期到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智力残疾人小军(化名)家里,对小军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兰老师每学期要来好多次,耐心地教我儿子认字。”小军的母亲林某丽说。
据了解,近年来,三亚市不但对多名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还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
同时,三亚市在就业培训方面还实行“送教到村”。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教师蒙上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学院于七八月在那受村举办了两期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共有120人参加。
包括厨艺培训在内,三亚从多方面加强对贫困村民的就业创业培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9期936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575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26%。
为进一步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今年三亚市推出了9条就业扶贫措施。
三亚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市扶贫办主任冯永杰介绍,这些措施包括培训补助、开发就业扶贫特设岗位、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外出务工奖补、创业典型奖励、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吸纳就业奖、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在务工补贴方面,该市对连续外出务工6个月者给予300元/月务工补贴,灵活就业3个月以上者给予200元/月务工补贴。在交通补贴方面,该市对省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800元,省内市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200元。
防患未然
关注接近贫困线的“边缘人口”
在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就业、按照“一条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同时,三亚市还密切关注接近贫困线的“边缘人口”。
“作为非贫困人口的‘边缘人口’,往往收入不是很高,抗风险能力弱。”天涯区农林局局长林唐华说,该区创造性地探索新路径:成立扶贫慈善基金会,募集善款400万元,资助因病、因灾致贫的“边缘人口”;同时,引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大扶贫格局。
三亚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逐步实现普惠。三亚市副市长何世刚介绍,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共开通农村公交线路20条,建制村通公交率达96%,自然村通公交率达92%。目前,该市北部山区正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自来水等民生工程,2019年内全市所有村都将用上洁净的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