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将3万多人实施转移 安置点井然有序
原标题:台风前文昌对3万多人实施转移,罗豆农场安置点井然有序——纵是风雨未休惠民楼中情暖
尽管是30多人一起挤睡在罗豆农场中心小学安置点的一个教室里,但77岁的黄宏吉老人依然觉得非常高兴。用他的话说:“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和往年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逐步逼近文昌之时,文昌全市干部全部赶赴一线,对渔民、低洼地区以及孤寡老人等3万多人实施转移。因地势低洼,每年台风季都受淹的罗豆农场,成为转移安置的重中之重。
安置点里暖融融
3日下午6时许,记者在罗豆农场第一作业区山良下村看到,宣传车在村里巡行,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台风转移通知。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结队带着行李,走向两公里外的集中安置点——罗豆农场中心小学。
77岁的黄宏吉老人,因腿脚不便,在村长施行吉的搀扶下,拄着拐杖一步一挪,来到村头的候车棚。黄宏吉的身后,18岁的孙子黄乙彬提着箱子和席子跟在后面。每隔15分钟,就会有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到村头,将在这里集中的行动不便的老弱村民,用车送到集中安置点。
在黄乙彬的脸上,看不到避灾的紧张。他告诉记者,在去年的“威马逊”台风中,家里院墙倒了,房瓦被揭了,电视冰箱都被水泡坏了,才刚刚修复好。这次台风来之前,农场干部就挨家挨户通知做好准备,还帮着加固了房顶,把电器抬到高处,今天又安排全村200多人转移到集中安置点,感觉安全放心多了,不会像上次那样无助。
作为农场第一、第二作业区的对口集中安置点,罗豆中心小学在夜幕下显得非常热闹。到晚上8时许,络绎不绝聚集了近600多名群众。夜幕初降,一切都那么从容有序,全然不见台风来临前的紧张。
惠民楼中看“彩虹”
在另一个安置点——罗豆农场第五作业区防洪楼下,崭新的两层水泥框架防洪楼下停满了运送村民的电动车,楼内宽敞干净,地板铺上了瓷砖,还有单独的卫生间。
在大风大雨中搬进崭新的防洪楼,吃上农场送来的热饭热菜,村民心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记者看到,防洪楼里准备好了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资。场部还送来药品和发电机等,十多名工作人员彻夜在这里值班,确保群众在临时安置期间安全、方便。
罗豆农场场长林少明告诉记者,前些年作业区内没有防洪楼,不仅转移难度大,而且派送物资也十分困难,“群众们住得过于分散,我们派送救灾物资总是顾得上头,顾不了尾。”
威马逊台风过后,文昌市财政专门下拨资金543万元,在罗豆农场6个作业区各建一幢集防洪、办公、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防洪楼。目前首批两栋已经建好,第二批四栋也在顺利推进中。
“这座按照‘人均安置面积0.5平方米’标准建设的防洪楼,是罗豆农场正式移交到文昌后,动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今年刚竣工验收就派上了用场,”林少明高兴的说,“台风来临防洪楼就是‘救命楼’,平时则可以作为村民的文化娱乐的场所,群众都把它叫惠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