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速冻”海南 海口出现40年来最低气温5.6℃

26.01.2016  13:06

      今年1月23-25日,我省出现了历史同期(1月下旬)第三强的冷空气过程,期间儋州、昌江出现当地1月下旬历史最低气温,海口出现40年以来的最低气温。目前冷空气影响已趋于结束,针对此次强冷空气过程,海南省气候中心的专家做出了如下的研究。

      本次冷空气过程最低气温分布情况

      据介绍,受此次强冷空气影响,1月23日开始我省出现大幅降温天气。23日~25日,绝大部分市县过程降温幅度在10℃以上,各地最低气温分布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状态,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山区和儋州、白沙等西北部内陆地区最冷,基本都在5℃以下,最暖的陵水和三亚也只有8~10℃,其余地区介于其中(见图:2016年1月23日08时~25日08时全岛各地最低气温分布(单位℃))。

      本次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分析

      按照我省冷空气过程影响标准,通过对1951年以来我国国家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分析,综合历史排序表明:本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为1951年以来1月下旬我省少见的天气过程,属于第三强冷空气过程,仅弱于1963年1月下旬和1993年1月下旬的过程(见表:1951年以来我省1月下旬出现的最严重的3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

      按照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同期极端最低气温不同时间尺度分析,结论如下:

      1.与历史上年极端最低气温对比

      本次过程中我省有8个市县的最低气温位居当地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前10位低值。其中万宁历史上的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2℃,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本次冷空气过程的最低气温为7.3℃,位居当地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第4位低值;昌江(5.9℃)居第5位低值;陵水(8.0℃)和三沙(17.1℃)居第6位低值;海口(5.6℃)居第7位低值,也是当地1976年以来的最低气温。

      2.与1月下旬极端最低气温对比

      本次过程中我省绝大部分市县的最低气温位列历史上1月下旬前5位低值,其中儋州和昌江创当地1月下旬历史新低,海口、东方、琼海、三亚、万宁、陵水、三沙等位列当地1月下旬历史次低值。

      本次冷空气天气过程特点分析

      1.降温幅度大。各地平均气温的过程降温幅度除了三沙为7.3℃外,其余市县降温达10.7(海口)-15.6(琼中)℃;全省平均过程降温幅度达12.7℃,远大于1963年和1993年1月下旬的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

      2.最低气温较低。据统计全省的区域自动站,有9个市县(占全省总数的47%)最低气温降到8℃以下,过程最低气温4.7℃,但低温的覆盖面积和全省最低气温极值不如1963年和1993年1月下旬的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

      3.低温持续时间较短。26日起各地回温明显,本次低温持续时间仅3天。1963年和1993年1月下旬的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中由于不断有小股冷空气持续补充影响,低温过程分别达8天和10天。

      本次强冷空气对交通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交通

      受强冷空气影响,我省的海陆交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琼州海峡于23日07时起全线停航,25日0时恢复通航,封航达41小时;南部的海岛型景区23日起暂时停业。

      24日12时45分至14时27分,受大风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东段部分列车出现晚点。

      2、农业

      本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我省北部、东部和南部内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0℃以下,中部山区和西北部地区降至6℃以下,已达寒害标准。而当前我省冬季瓜菜大部分处于营养生长重要时期,低温会导致其生理机能下降,生长减缓,叶尖、叶缘出现斑块青枯,特别是椒类、茄子、香蕉等挂果作物,强低温将会导致落花落果,造成经济损失。东部地区早稻处于分蘖期,低温会导致分蘖减慢且数量减少,尚未移栽的早稻秧苗则容易出现烂秧情况,并形成弱苗。中部和西部地区已播种的早稻容易出现烂种或萌发率偏低,未播种的早稻应考虑推迟。低温下橡胶树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割面易出现干枯爆皮。

      省气象部门建议

      1、冷空气过后及时做好保花保果工作,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恢复能力,减少落花落果。需关注果树和瓜菜的落叶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防治。

      2、早稻酌情增施分蘖肥促进生长,未播种地区需选择“冷尾暖头”进行播种。

      3、胶园可进行深沟盖草培肥管理,有助于寒害后胶树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注意及时剪去和清理枯枝败叶。(张亚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