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老兵王书达忆峥嵘岁月 曾是英雄部队一员

05.08.2015  18:07

  龙梅村是定安名人的故居,这里曾走出过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其“奏考回琼”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龙梅村还是定安有名的“红色”村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大批龙梅有志青年奔赴战场,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 

  在龙梅村委会有关负责人的引导下,记者采访了龙梅村仅存的一位老兵——王书达。 

  王书达1929年1月出生于龙梅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十余岁时父母双亡,与两个哥哥相依为命。  

  “那时候家里穷啊,”王书达回忆,“跟地主家租了一两亩地,一年苦到头,好容易有了收获,地主剥削走一半,日本鬼子掳走一半。”  

  1948年,19岁的王书达和村里的五名有志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

  作为新兵蛋子,王书达被分到了定安县特务连,主要任务是打入敌后,为解放军传送有利情报。由于表现突出,三个月后,王书达经举荐加入英雄部队——海南独立二团,担当炮手。同在二团的还有比他早参军的同村青年王尚全。 

  1949年初,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全国解放形式一片大好,但驻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凭借琼州海峡的天然屏障,依然负隅顽抗。就在这个时候,海南独立二团发起了文昌从兴(音译,下同)解放战役,这也是王书达参加的第一个重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王书达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枪林弹雨。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海南独立二团向驻守在从兴的国民党一个营发起总攻,但由于地方驻守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民党部队的死守,我方损失惨重,总攻失败,二团决定包围该营,伺机而动。 

  第二天夜里,二团趁着夜色,对敌方发起了第二次总攻,但就在部队步步逼近敌方主峰的时候,敌人的一个碉堡“突突”地冒出火舌,密集的子弹封锁了部队前进的步伐。“敌方的装备比我们好,粮草充沛,驻地还有水井,所以阻断粮草是不可能的。

  王书达说,要想攻下从兴,只能智取。“部队首长命令炮手炸掉碉堡,为第三次总攻扫清道路。”于是,炮兵们搬出“62式”炮弹,校正炮位,瞄准碉堡,不一会功夫,敌方的碉堡顷刻间被击毁,二团即发起冲锋,或歼或俘虏守敌,从兴正式解放。 

  “这场战役打了两夜一天的同村青年王尚全在歼敌时被飞来的弹片击中左手臂,从此落下了一生的残疾。”王书达回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个时候,海南岛上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中,但独立二团还是在敌后召开了庆祝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一传来,全团官兵都兴奋坏了,打仗也更有劲了。

  1949年底,椰子寨(音译)战役爆发,王书达和战友们同样经过两夜一天的艰苦作战,终于攻进敌方阵营,但由于营养不良和体力透支,王书达患上了重感冒,被迫留在解放区养病。待病好时,海南已经解放,但他依旧坚持在前线,与海南独立二团的战友一同前行剿匪。 

  1952年,在肃清了岛内的土匪后,当了四年兵、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王书达复原回家,当年一同走上革命队伍的六名龙梅人,只回来了他一个。 

  古有王弘诲,今有革命志士,据不完全统计,龙梅村解放前参加革命的有60多人,其中革命烈士13人,龙梅村的传奇还在继续……  (陈红艳)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