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航发进步要看有多少钱可以“打水漂”

24.08.2014  21:10
林左鸣:航发进步要看有多少钱可以“打水漂”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资料图:国产涡扇10发动机,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可靠性问题

  7月24日,证券导报专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首次披露他对军工改革、经济转型、解决航空发动机瓶颈问题、文化创意经济等方面的若干精彩观点。

  航空技术要溢出到航空以外 创造效益

  证券导报:中航工业资产证券化率大概55%,是中国军工产业集团中很高的,您为什么如此看重资本运作?

  林左鸣:军工改革滞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军工带有很重的国家保密色彩。因为它特殊的地位,军工企业在过去的改革进程中,都处在被先放一放再说的位置,这使得我们的改革相对比较滞后。尽管如此,我们航空工业一直在往前冲,希望杀出一条血路。

  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问题,是还不具备控制全球市场的能力。航空产业和别的产业不一样,很难单靠一个国家的市场支撑其发展。比如中国的汽车市场足以支撑国内汽车产业,但航空产业不行,在国际上都是全球市场才能支撑,比如美国,单靠国内市场都支撑不了庞大的航空产业,它是把盟国、北约的市场都作为自己的市场。中国暂时不可能占有全球市场,中国要有独立发展的道路。美国波音约50%销售收入是军品,50%是民品,所以波音还是属于军工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要做好,一定需要扩展到航空以外,航空技术要溢出到航空以外,以这样的溢出效应来创造效益;需要通过改革,实现军民深度融合;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形成融资能力,形成商业竞争力。

  中航工业的改革,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我们执著的追求。我们第一家上市公司飞亚达是非军工业务,这是我们航空工业走向资本市场的试水。飞亚达是我们军工进入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一步。军工改革的障碍往往来自于军工本身特殊性带来的。我国现代军工从诞生起就是官办的,而西方国家大部分军工一开始都是商办的,连日本也很快就由官办转为商办。但在中国,无论清朝、国民政府、日伪政府,都是官办军工。我们的军工体现国家意志,一涉及市场配置,天然就会有极大反弹。军工改革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军工历史地位、发展沿革所带来的人们观念的滞后,以及相应的行政干预,我们的改革就是要突破这样的障碍。军工企业改革如果不突破这样的障碍、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军工本身不可能发展好。有两种力量的博弈,左右军工改革的格局。一方面军工企业是整个国家工业的重要力量,主导工业发展方向,政府要有话语权;另一方面军工企业机制不行,市场化程度低,削弱了军工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军工改革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但我们还需大踏步前行。

  军工改革重点在做上市 做现代企业制度

  证券导报:那我们中航工业有什么样的措施促进军工转民用?

  林左鸣:我们最大的体制机制创新还是做上市。最近我们成飞集成上市,其高管能持有股权。但是很遗憾,我们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这些事业单位不允许上市,研发机构、设计所都进不了上市公司。尽管对把它们注入上市公司我们设计了时间表,但是这个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这不是我们一家能做的,首先必须是政府部门观念到位。我们的改革重点放在做上市,做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上。做上市时,首先要考虑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要对高管、重要骨干人员进行股权激励。

  中航工业是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的企业,顺产业链发展形成上下游一条线的业务链,这是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发展,则是利用技术同源的优势,发展非航空产业,我们形容这就像用圆规画个圆,形成一个面的价值集群。我们不但利用航空技术,还可以利用航空品牌价值,只要能对主业形成好的互动或助力的业态,我们就都可以做,这就是全价值链的概念。集团公司层面整体上市较难,因为业务太多。目前集团公司整体还不做上市,重点是对业务版块做上市,集团公司整体主要通过中航科工在境外资本市场形成一个“影子”整体上市公司,重点做财务投资。

  我们有几乎全金融牌照的投资公司。我们做了很多高科技孵化的投入,一旦有回报,净资产回报率够,就装入上市公司。我们做这些资本运作,都是围绕着主业的发展。

  股市也是民生;投资航空股,也是航空报国

  证券导报:您如何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股民购买航空股?

  林左鸣:我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股市也是民生。事实上,股市已经成为我国广大民众主要的投资渠道以及主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之一,能够在实现民众资产保值增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股市连接着寻常百姓的个体利益与整个国家的民生全局,也关系着民生现实难题的破解与未来命题的解答。股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和改善民生,这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我一直认为我们最优先上市应该是与军工密切有关的。军工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技术辐射到民用领域后带动作用非常大,能够有很大的溢出效应,我们希望将大量航空技术转移到非航空领域,使航空产业和非航空产业交叉灌溉,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技术流从航空领域向非航空领域转移,现金流从非航空领域向航空领域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所有的业务板块都应该军民融合,这样就能够更有利于把业务做好,更加容易保值增值,效益会更好,能够更加吸引股民购买我们航空股,这一是对股民负责;二是可以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三是可以为股民搭起一个航空报国的平台。我们认为广大股民投资航空股,也是航空报国。

  这些年恰恰是因为发展了民品、发展了资本运作,才促进了军品发展。我们用资本运作的钱支撑军工产品发展,全集团利润70%来自非航空,这是惊人的。

  没有群众性的航空事业的基础,就没有下一步的世界航空强国

  证券导报:通用航空在整个航空工业发展中占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航空事业没能发动群众,变成群众运动?在提升国民航空意识方面,中航工业有什么新计划?

  林左鸣:通用航空是整个国家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发动群众,把航空事业变成群众事业,树立国民航空精神,只有这样航空才能成为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二战时最后战争胜利的一方,是具有最多飞行员的一方,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对比就是这样。日本打到最后,在塞班岛之战时,日本飞行员枯竭了,剩下少数只经过了起飞降落的训练、根本没有进行空战训练的新手,因为来不及。即使这样,日本飞行员还是可以冲刺的。他们组成“神风”敢死队,进行自杀式攻击。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后,飞行员也损失严重,但美国几个月内就组织了后续力量。美国有巨大的民间飞行员队伍。这不仅仅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象征,也是国防实力、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一个国家,像早期的大国荷兰、西班牙,英国,成为世界大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航海技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才成就了海上霸权。今天如果没有航空技术,没有群众性的航空事业的基础,就没有下一步的世界航空强国。所以我们做航空工业,不是说仅仅为了多赚点钱,还必须为国家强盛多考虑。不过,作为企业,为了做好航空事业,则要努力多赚钱。

  建2000个通用机场关键是观念要开放

  林左鸣: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就是要解决通用航空发展的软肋。我们最近搞了一个爱飞客俱乐部,希望通过全国网络化的布局形成体系,培养航空爱好者和粉丝,最后推动国民航空意识的树立,把航空事业的群众基础打牢。这些工作我们在全力推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目前推进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低空空域不开放、空域管理保守。比如中国的私家车,如果没有发达的高速公路,要私家车有什么用?美国有15000多个机场,有5000多个临时起降点;我们只有近300个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加上运输机场193个,两者加起来也不到500个。据了解,美国有飞行驾照的人有将近70万人,而且还有二三十万人可以飞自己攒的轻型飞机。在美国,自己攒的飞机自己飞,只要不带人,就是合法的。自己飞自己负责,那是可以的。所以,这样加起来美国可以飞的人估计有上百万人。我们整个国家飞行员大约才3.5万余人。

  我们发展爱飞客通用航空俱乐部,发展飞行学校、学员,将来要发展会员。现在已有几个省在修通用机场,我们希望建2000多个通用机场,做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那就比较好。实现这个也不难,关键在观念,要给政策,观念要开放。不要想把所有的事都做成盈利,有些项目需要事业化的做。比如政府给政策,给你一片地,只要做通用飞机机场,就给你,这才是支持。美国很多机场是私人的,但是允许别人起飞降落,大家共享。

  最近媒体谈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足球的发展。但我认为,我国足球的落后,主要是足球场太少,好的地都去发展房地产了,足球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就难以发展起来,所以有足够多的足球场,才能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才能发展足球。乒乓球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你搞个床板、门板中间画条线,下面垫几块砖支起来,就可以打乒乓球了,所以中国成了乒乓球王国,就是因为有群众基础。通用航空也一样,群众基础有了,自然就发展起来了,这主要还是观念问题。

  在发动机领域 我们能有多少钱可以“打水漂” 可以不计效益地往里“”?

  证券导报:在今年的全球财富500强排名中,中航工业排名第178位,收入和利润都上升了,资本运作非常成功。但是核心技术,作为“中国心”的发动机一直没有攻克,会不会有些人觉得中航工业某种程度上过于看重资本运作,而忽视了技术攻关?

  林左鸣:(笑)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中航工业资本运作做多了?不过,这些年正因为资本运作,才使这么多新的军品出来,不然有些新品就是可望而不可及。

  美国GE主业是干发动机的,它起家是靠电灯、电报,但是GE后来锁定了航空发动机,不管业务怎么更替,航空发动机始终是它标志性的产业之一,GE卖掉了很多业务,但始终没有卖航空发动机。还比如塑料,在全世界工程塑料最火的时侯,GE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塑料供应商,最后GE还是把这个业务卖了。GE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设备厂商,它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占60%。它还做媒体,比如NBC是媒体界的大佬。它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核心业务发展。

  我们发动机,这10年进步很大,但相对其他领域还是瓶颈。 发动机的进步与否,主要取决一件事:钱!关键在于我们能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打水漂”,可以不计效益地往里“”。 你要有很多钱,你就有机会成功。你既然考虑到要用钱“”这个程度,那就得想办法在其他领域挣到钱。美国GE公司用发动机的概念,使得GE在美国股市上市盈率达到10多倍。美国金融的市盈率大多是个位数,一般是3、5倍,高的也就6、7倍左右,但是GE可以有10多倍市盈率。它的利润大约有一小半来自以军工为核心的制造业,另外一大半来自各种服务产业,包括金融、媒体等,但是它享受了发动机的市盈率,这个买卖很划算,通过资本运作赢得效益,支撑核心主业,核心主业又回过头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所以企业搞航空发动机,非要有其他赚钱的业务做组合不可,否则仅仅靠发动机产业自身造血,其实难以为继。

  假如航空发动机非常容易赚钱的话 就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早就有人拼着命去干了

  证券导报:按照您的广虚理论,发动机属于是实体经济,金融、房地产等是虚拟经济,一个是“”,一个是“”,结合起来成为“皮草”。

  林左鸣:你刚才讲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很多人以为高科技就赚钱,但实际上很多高科技是赔钱的。假如航空发动机非常容易赚钱的话,就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早就有人拼着命去干了。搞建筑就很容易吗?搞摩天大楼的技术水平也是很高的啊!但为什么楼市从业者这么多?因为它太赚钱了。如果航空发动机容易赚钱,它早就不是瓶颈了,民营企业早就发了疯般地争着干了。这一点值得媒体好好挖掘一下,讲GE的例子就行了。

  我认为搞航空发动机,一定要会玩资本市场,只有赚到钱才能把发动机干起来。如果航空发动机产业自己就能赚钱的话,也用不着我们航空人操心了,全中国早就一拥而上都去干了。航空发动机是个实验性技术,航空发动机的特点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别长,一般是50年左右。投钱极多,周期极长,短期内很难赚钱,整个研制过程靠实验,最后才能得到成功的产品。投这么多钱,带来的好处是寿命长。不像手机,遵循摩尔定律,18个月更新换代一茬,但是手机量大,很快收回成本,容易赚到钱。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哪来的能力支撑持续的投入?即便是零存整取,也得持续地零存进去啊!如果没有其他业态来互补不行,所以全世界搞航空发动机的,没有单打一的。比如说早期英国的罗罗公司,搞劳斯莱斯汽车,2003年将其卖给了宝马公司,此后罗罗公司再没有开发一型像样的新发动机,靠吃老型号过日子!GE什么都做。美国的UTC公司搞发动机,还做电梯、空调,都是大路货,都是赚钱的,用这些业务来保发动机的发展。

  一种事情国人关注是好事,但有的人并不专业,他觉得你应该每天吃饱饭不干别的事,就只搞发动机,那当然也可以,但需要大量投入,前提是搞发动机得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否则很难成功。

  发展文化创意经济背后想的是发展制造业

  证券导报:从物本经济到人本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造,你一直倡导广义虚拟经济。广义虚拟经济的一个观点是不仅要物质需求,更要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对于文化创意融入实体经济,助力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航工业有什么最新举措?

  林左鸣:要助推高端制造业转型,我们首先仍然是琢磨赚钱。我们经济要从出口主导型、投资主导型转化为内需主导型,很重要的是培养新的业态。现在很重要的内需产业是房地产、汽车,仅靠这些业态不行,还应该有新的业态,有更能容纳劳动力的新业态。创意经济就是一个重点,这个领域包括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这些业态会发生改革,比如教育产业,如果没有重大改革,这个产业就做不起来。我们在推动这些事,但并不是让所有的版块都去搞创意经济。

  我们只是认为国家的经济一定要转为内需主导,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新的机会,我们要抓得住。当我们做房地产时,有赢利就可以用来投入到发动机。现在我们为下一个更新的业态的产生做准备,以便能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发动机上去。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考虑制造业发展,比如我们搞爱飞客,后面琢磨是卖通用飞机;搞爱游客,自驾车宿营地,背后是要发展房车;发展医疗养老产业,是为了发展医疗设备。我们再怎么做,万变不离其宗,想的还是发展制造业的事。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