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拟不分文理:750分中450分可考多次

13.02.2015  16:23

  熊丙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披露广东高考改革方案的具体细节,包括不分文理,750分中450分可考多次获得。如果新的广东省招生考试制度方案上半年审议通过,将对今年入读高一的学生实施该新方案。

  广东在中央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改革方案让考生“三年早知道”,其积极意义可圈可点。但是高考改革点多面广,具体改革路径还需细化和优化,而其中可能面临问题亦有待厘清。

  而众所周知,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如果只改革科目,却不改革录取制度,科目改革的价值会被消解。像3+3科目组合改革,如果录取时,还是按照3+3科目总分录取,这和以前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有本质的区别吗?从表面上看,这给了学生科目选择的权利,可是,由于高考录取还是按总分,因此,学生还是会功利地对待科目的选择,同时,整个学校还会继续保留应试教育模式。

  而且,由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考和等级考将在高中学习期间进行,因此,学生要在高一时就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在这种情况下,3+3科目组合,除了有文理混搭形式上的意义之外,从实质上讲,还是会让学生聚焦高考科目,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再加上如果大学都按专业招生,并根据专业提出科目要求,整个高中学习会与倡导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相背离。

  外语和学业水平测试可以多次考也是如此,多次考的目的是为打破一考定终身,但是,如果要取最好一次成绩计入总分录取,这就让一考定终身,变为多考定终身。由于所有考试(统一高考、学业水平测试)都服务于一次集中录取,因此学生的高考压力没有减轻,只不过将其延长到整个高中三年。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曾明确提到,高考改革,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实行高校依法自主招生。但对于推进招考分离、学校自主招生,社会舆论多有顾虑,担心这会制造招生腐败,带来高考不公平。以笔者之见,只要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切实推进招考分离,非但不会影响高考公平,还会促进高考公平。

  对于政府来说,应履行宏观管理职责,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同时制定考试、招生规定,并要求所有大学公开详细的招生信息,对不按规定公开信息的学校实行严肃问责。而对于大学来说,在获得招生、办学自主权之后,要建立依法自主办学的治理结构,包括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就招生事务来说,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标准,并监督落实。

  其实,把高校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之后,就是一个推进招考分离的好机会,高校可以把高考成绩作为学生申请自主招生的依据,大学则结合高考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素质以及大学面试考察,综合评价录取,如此一来,考试、招生分离,建立多元评价评价体系,也引导中学走出应试困境,关注学生个性、兴趣的发展。

  为此,期待广东在制订高考改革方案时,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纳入立法程序,更期待广东的高考改革,能在招考分离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如果如此,广东的高考改革,虽在上海、浙江之后,但仍可开创新的局面。(作者系知名教育学者)

  (原标题:打破“一考定终身” 高考改革还可有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