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不是花钱买分

16.07.2014  15:56

  近日有网帖曝光称,河南一场武术比赛“量产”了44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新乡市武术协会执行主席是这次量产运动员的“幕后策划者”,他与多所高中签订保过协议,如果拿不到二级运动员资格,全额退款。(7月14日中国广播网)

  高考加分政策,决策者、设计者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三好学生加分,特长生加分,奥数加分……最初几年的确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一件好事往往使某些“有心人”动了歪脑筋,处心积虑,弄虚作假,慢慢地将“好事”变成了“怪事”。在一些地方,高考加分甚至已经沦为官二代、富二代等权贵阶层的“专属特权”,不但完全体现不出国家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还伤害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特长生升学加分”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导致名目繁多的校外“奥赛班”、声乐器乐班、美术班、竞技体育培训班等应运而生,分级设置,俨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就这次河南高考体育加分事件而言,一个省的一场武术比赛一下产生44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让人觉得这“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太名不副实。本来是为了弥补高考中“分数决定一切”的缺陷,可是当“高考加分”演变为“花钱买分”后,反而扩大了高考制度的缺陷。

  高考加分,牵涉千家万户,任何一点不公平都有可能灼伤公平和信任。相关部门不能轻描淡写,简化处理。否则,对绝大多数考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