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儿女高考不让陪 父母打游击称远远看着也安心
儿女不让陪父母打游击:
即使远远看着也安心
陪考群中的企盼。南国都市报记者刘孙谋摄
一位母亲,带病来到考点,却要躲着儿子的目光;一位父亲,凌晨5点煲粥,为女儿提供后勤服务;一对父母,把逃考的女儿找回,希望她参加高考……热切的眼神,焦急的守望,无言的泪水。每年6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高考,不仅是孩子的高考,也是一个中国家庭的高考。短短的3天,大部分高考家庭在平静中度过,但也有一些高考家庭,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6月7日,海口府城,刘亮的闹钟在早晨5点10分就响了。他开了灯,把准备好的排骨放进锅里,开始给仍在睡梦中的女儿煲粥。一周前,她的女儿就开出了一份“高考菜单”,刘亮和妻子的责任就是分工做好高考后勤服务。“辛苦是辛苦,但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经历。”刘亮无奈地说。
今年,海南共有61095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创建省以来人数新高。高考这根牵动一个家庭的线,两端牵着父母和考生。每个中国家庭的高考情绪,真实而气息沉重。
“考完了,她解放了,我们也解脱了。”6月9日下午,迎着走出校门的考生,刘亮深深舒了一口气。尽管,短暂的放松之后,女儿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敖坤
逃避之考
考前11天她选择离家出走
高考这根弦,考前就开始绷紧了。脆弱的人,一用力,弦就断了。
5月27日,离高考还有11天。儋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王丽离家出走了。今年高考并非王丽第一次参加。去年,王丽考了588分,因填写志愿失误未能被录取。看着女儿失落的眼神,父亲王仁祥劝女儿:“二本去不了,三本也行。”王丽话不多,只说“想复读”。王仁祥说:“复读就复读,只要你努力学就行。”
复读的这一年,没人知道王丽承受了怎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就如放在骆驼身上的稻草,一点点挤压着王丽的心,直到压垮她。
王丽说:“刚开始复读时很有激情,还想着考一本。可后来总是学不好,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王丽害怕去年失利的高考再次上演,害怕看到家里人失望的眼神。负面情绪的累积,让王丽不愿学习,心情无法平静。王丽的班主任陈老师说:“她(王丽)上课经常分心,劝她几句会安心学一阵。可不长久,经常逃课。”
5月27日,王丽最终选择了“逃跑”。她独自一人带上衣服行李去了广东。她的想法是“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靠打工养活自己”。
直到6月2日,王仁祥才发现女儿不见了。于是到处贴寻人启事。6月4日,王仁祥联系上了已经身在广州的女儿,经过反复劝说,女儿才答应回来。回来的时候,王仁祥有些生气:“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供你读书这么久,你一下子跑了。知不知道家里人都疯了。”王丽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
接下来的几天,王仁祥克制着内心的不平静,“与女儿相比,高考不重要。”王仁祥害怕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话会给女儿带去压力,甚至让她再次逃离。王仁祥说:“只要女儿在家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7、8、9日的高考,王仁祥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的“重视”,照样早出晚归,干自己的活儿。女儿回来,他简单地问一句“难不难”。女儿头也没回,答道:“跟去年一样。”就这样,父女俩关于高考的对话就此结束。
妻子赵兰女陪女儿去考场,在场外守着,一刻也不敢离开,她怕女儿临阵逃跑。
3天,很快就过去了。9日晚7点,王仁祥还在工地干活,汗流浃背。他不知道高考已经结束,“好像听孩子说明天她还要去学校。”
对于女儿的未来,王仁祥最大的希望是,女儿能考上师范类学校,将来当老师,“不要像我一样,这么辛苦,整天没日没夜地干。”
王仁祥知道,实现这个想法的唯一途径就是:高考。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