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旗帜

06.03.2017  10:31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旗帜,才能聚民心、齐民力,也惟有以“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着墨甚多,可以说,报告始终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的政策取向,到“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原则要求,再到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施政措施,无一不着眼于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无一不深刻体现了“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民本理念,无一不镜像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首先体现在财政“蛋糕”优先分配的民生情怀上。可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分配使用情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施政要领。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在去年的财政“蛋糕”切割上,纵然“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却依然坚持“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可谓当家再难也不苦百姓;而在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上,更是明确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中央部门带头缩减支出,以“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财政“蛋糕”的分配不断向民生倾斜,体现的正是“悠悠万事民为先”的民生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也体现在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的民生担当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 努力 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解忧难、谋福祉,既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部门为民担当的体现。当前,人民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办事难的问题也较突出,这些都是各级政府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担起这些民生担当,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不负人民重托,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以人民为中心”,还体现在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导向上。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因此,越是形势险峻复杂,越是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从放管服改革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从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到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群众生活,从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到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普惠政策,再到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政府部门改革、发展的民生导向一览无余。“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让群众普遍受惠作为施政要点,在各项工作中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先决条件。

以人民为中心”,更体现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本理念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以人为本的民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上好日子”就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抽象表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社会分配上,重点向人民群众倾斜,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旗帜,才能聚民心、齐民力,也惟有“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海南日报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