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五):扶教

26.04.2016  18:21

2016年4月8日 晴

 

扶教

 

农村兴办幼儿教育是一种探索,目的是从根上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我们还要认真总结经验,为推动贫困民族山区农村兴办幼儿教育闯出一条精准、长远“扶教”的新路。去年9月1日,我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驻村扶贫,顺道去前几年我任第一书记的黎母山镇南利村,看看南利幼儿园的开学情况。

 

一大早,大山深处雾气蒙蒙,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喜爱的滑梯和玩具一排排静静伫立,似乎等待开学后孩子们的到来。我正好遇到送孩子入园的李国德、王朝芳夫妇。他们非常激动地对我说:“我们以前送大女儿李佳在南利幼儿园读了几年,现在她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成绩在全年级排第二名,语文、数学、舞蹈也都不错,现在我们又送二儿子入园了。农村办幼儿园解决了孩子上学的大难题。

南利村在黎母山脚下,有8个自然村。以前我每次到村里调研,总能看到一些三五岁到十岁左右的儿童结伴嬉闹。经向村民打听,才知道这个村的一所小学和一个教学点已被撤销,村里没有学校,村民为此十分头疼。由于路远、家贫,加上孩子年纪小,送到镇中心幼儿园不现实,只能由家里的老人带,平时任其与其他孩子结伴玩耍。这样一来,等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再去镇中心小学入学,由于长时间未接受正规教育,孩子们性格都变“”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厌学情绪逐渐加重。于是,不少农村儿童选择逃学、弃学、辍学,父母亲只好由着他们,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帮做农活,料理家务,空闲时东游西荡。

我每次看见这些孩子,心中总是隐隐作痛。农村贫困落后面貌要想彻底改变,需要有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科技、有志向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我们不能任由这些孩子这样下去,十几年后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否则,农民的脱贫、农村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后继无人,贻误精准扶贫的良机。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给南利村建一座幼儿园。

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是在贫困民族山区农村兴办幼儿园。为此,我们多次到有关单位寻求帮助:兴建和修缮教室,找县领导和教育局;民办农村幼儿园资金困难,请求镇、县政府帮助拨款20万元,购买教学、厨房、保健和生活设备;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去年干旱近5个月,全靠人力拉水吃,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与县水务局联系引来山泉水,解决幼儿园饮水难的问题……在各方的帮助和大家的努力下,南利幼儿园终于建成了!它的兴办,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农村资源,为加强农村幼儿的启蒙教育,为贫困农村长期脱贫和农民长久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础。幼儿园分为日托、周托,让村民从养育幼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搞好家庭的种养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入园的幼儿过着集体生活,吃得好、长得快,性格也开朗,还养成爱读书、有礼貌、守纪律的好习惯,回家后很听话,懂得孝敬长辈。2015年从南利幼儿园进入镇中心小学的孩子,全部编入重点班,或选派到其他班当班干部。家长看到幼儿的表现也都很欣慰。

南利幼儿园的教育成果一传十、十传百,在周边农村产生较大影响。南利幼儿园从2013年秋季招生入园70多人,逐渐增加到120多人。招生范围从南利村扩大到周边村庄。这表明,兴办农村幼儿园得到村民的认同。我发现,将幼儿送往南利幼儿园入园的,绝大部分是贫困村民。从这一点来看,兴办农村幼儿园就显得更加紧迫。

南利幼儿园的兴办多亏了县组织、教育、卫生、水务、食品药品、消防、妇联等部门的热情帮助,在南利村“两委”和周边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南利幼儿园才顺利度过艰难的前3年。农村兴办幼儿教育是一种探索,目的是从根上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我们还要认真总结经验,为推动贫困民族山区农村兴办幼儿教育闯出一条精准、长远“扶教”的新路。

  (作者:王川洪,工作单位:海南省国家保密局)

 

来源:2016年第4期《今日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