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尔诗文之印象

10.07.2014  12:06

李宗世

  ——读马蒂尔散文集《在山上:隐蔽或光亮》有感

  十年前,当时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我和另一名同学做了一个大胆的创举,即自筹资金创办《彼岸诗刊》,借此与全国各地的诗友们进行交流探讨。由此,有幸结识了福建诗人、作家马蒂尔先生,他当时也在负责主编《玉融文学报》。后来,先生向我赠送了他的诗集《雪中的书生》,几番品读后,倍加喜爱。大学毕业后,我因生计几经辗转,诗集不慎遗失了,三年多长的时间里也断了与先生的联系,直至两年前生活上稳定下来后才又“重操旧业”,闲来读写涂鸦,以此陶冶情操,丰富涵养。

  先生的诗,大多非应情应景之作,取材较偏,有点“另类”,但语言简洁、朴实,读来给人以“干净、安静”的感觉,这和我的诗风有些相似,这也是我比较喜欢他的诗歌的原因。此外,他的那种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人生留下文字和情义足矣”的豁达、洒脱之情,也让我深受感动。遗憾的是,如今我手上已没有先生的诗稿,无法“举例说明”,进而做具体的解读,只能凭着记忆写下这点“概况认知”。而先生的“”,我从来没有系统的品读过(只在《福清文学》杂志上读过个别篇么),日前听说他的散文集《在山上:隐蔽或光亮》即将由线装书局出版,我倍感惊喜,便向他索来书稿一睹为快,并嘱他正式出版后不忘多赠送我几册,让我转赠给其他诗朋文友,以文会友,交流探讨,不亦乐乎。

  读散文集《在山上:隐蔽或光亮》,通篇是马蒂尔先生在“山居”时的意发随笔之作,即先生身居山林之中的“物语”——作者俯身亲近大自然,触摸万物,用他睿智的目光对自然万物观察入微,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每一棵植物(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仿佛变得灵动了起来,充满生命和灵气。集子中的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五六百字,不冗长,不晦涩,抒情之处也只是“点到为止”,有意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没有过度解读,更没有说教,读来让人觉得轻松愉悦,不失他一贯的行文风格。特别让我感到激动的是,文集中作者的“取材”,竟不约而同地与我有着多处“撞衫”的地方,只是我们的思维视角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如在《荒坟上的茅草》一文中,作者喃喃自语“我听到了他们(注:指死者),已和此间寂然的万物保持了一致的呼吸,即使我远离,或忘却了这一片山林和坟山的存在,但万物依然一刻不停地运转,活着交换死去,死去的又会借助植物观看活着的,保持不息的循环”;而当我《在墓地》时,“突然我就安静了/我不是畏惧死者/而是因为杂草/已高于魂灵”。又如在《清明》一文中,作者充满疑虑地自问“我是否应该走近他们(死者),去跟他们勾肩搭背,握手言欢,或自己重重拍醒自己,抓一把野草下山”;而在斜雨纷飞的清明时节里,我冥思到了“你见过古罗马角斗场么/在李小龙的电影里,我见过/昔日帝国的辉煌,现在/它只剩下片片断垣残壁/在历史的长河里连同这著名的武术家/早已物非人是,物是人非……一抔黄土/将过去和未来掩埋”。再如在《夜宿山中客栈》一文中,作者说“《瓦尔登湖》看到半夜,恍惚间有小兽来敲过我的门,也可能在窗口窥探,看看我是什么动物……秋深草虫鸣,很是悦耳,这般交响乐好多年不曾聆听到。当然,更重要的是开着窗,贪婪地呼吸着山间的空气,替我清新在都市里蓄积的污浊之气”;而在《呓语散记》一文中,我写道“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它使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陡增了不少。之中的佳言妙句,使我精神为之一爽,苦闷烦躁的内心久久得到了平静”。

  久居于城市“钢筋森林”中,作者是有意要逃离的,因为“我的体内有持久的病痛和不得宽恕的罪,我的思想充满歌颂的伪善和犬儒主义”(《山樱花》),难怪他愿意“艰难地爬上火烧岭,在又高又细的山巅行走,没有树木可依傍,也没有坚韧的草丛可抓附,像悬浮在光滑而又危险的钢丝之上行走”——在作者看来,“其实,危险不在山巅,而是那低处的生活,那千米以下、三十公里之外的城市里,来自迎面的车辆和人类,清晰可辨。但我们仍在那里旋转、挤扎”(《火烧岭》)——马蒂尔先生可谓有福了,忙碌之余能够抽空宿居山林寺庙之中,吟诗品茗,念经问道,夜晚枕着虫鸣而眠,清晨闻着鸟语花香醒来,正如他所言“晨风徐来,穿肠入腑,双肋生翼”(《春天,寄宿灵石寺》),这是多么的惬意啊!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又是一种多么的奢望——因为不止我一个人,在深深慨叹“儿时村庄背后的满目苍翠而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头,着实心痛不已”,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众所周知,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表现形式,马蒂尔先生的《在山上:隐蔽或光亮》无疑是“随笔散文集”。不过,集子中的部分篇么蕴含着“散文诗”的味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引人深思,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想象空间——这在前面我已有所提及,限于篇幅不能一一摊开来进行品读,只能择其一二,以飨期待来日得以通读集子的读者们,如“而立春时播种下来的韭菜,已在眼前碧绿展现,它们说,在清明和煦的阳光下,孤独是可耻的”(《碧绿的韭菜》);“这些草,相对于杉、松、樟等木本植物,无人瞧得上眼,可能是卑微的,并先于秋天枯黄。但它们却是野兔、山鸡小动物们温暖的窝巢,不管青葱还是枯萎,因为枝叶繁多密实,窝巢隐蔽而安全。可贵的是,不管是否有人瞧得上眼,它们已更多、更广泛地,向着来年的春天撒下了生命的种子”(《卑微的几棵草》);“它好孤单,该往何处去呢?它没有自己的枝干,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它的一生只有柔曼瘦弱的手,从它的根部开始,直至它遥远的叶子”(《不认识的一枝藤》),等等。

  读罢散文集《在山上:隐蔽或光亮》,最大的感触是,今后我要学习马蒂尔先生那份闲情雅致的情怀,闲时呼朋引友多到山间野地走走看看,感受大自然,驱除焦虑和浮躁,享受一方清静安宁的内心世界。在此,也希望先生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多出佳作!

作者单位:乐东县院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