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天涯铸将星 马白山带领军民壮大琼崖革命武装

05.08.2015  10:34

      原标题:爱兵如子、勇谋兼具,带领军民壮大琼崖革命武装

      马白山:浴血天涯铸将星

      7月28日,海警训练基地100多名官兵来到澄迈县马白山将军纪念园,纪念革命先辈。本报记者张茂通讯员宋家伟摄

      在洒满热血的琼西南抗战史上,一个人的名字永不会被忘却。他是被人称作“西线王”的马白山将军,那戎马一生的风云故事也从这里开启……

      2015年8月3日,澄迈县老城镇马村,马白山将军纪念园。77岁的马必前和子女们将一捧鲜花放在了纪念碑前。老人泪眼婆娑:“父亲,你走了整整23年了。无数前辈的故事代代相传,倘若泉下有知,您定会欣慰……”

      纪念园里,一本马白山将军所著的《浴血天涯》静静摆放于此。人们既瞻仰,也感叹,这本回忆录,还远远容纳不了一位将军一生所取得的伟大功绩。而唯如将军生前所盼,让无数革命英杰的事迹扬播四方,才能使他们的功绩永存,精神不灭。

      深入琼西锻造“铁军”

      在6年艰苦卓绝的琼崖抗战中,最为艰苦的是1942年至1943年。在海南如此小的岛屿之上,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独立总队面对日军、伪军和国民党三股力量,三面受敌,作战极为辛苦。

      再度回忆起父亲,马必前说,“有人称父亲为‘西线王’,说的是他几次在琼西地区建立和扩大党的武装力量,在当地威信很高。”拉起一支队伍很不容易,尤其在革命战争时期,大量的人、财、物从哪里来?没有相当的威望和能力,根本无法胜任。

      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后,琼崖抗日独立队只有3个中队300多人。3个月后,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独立总队队附。为了扩充革命武装,壮大抗日队伍,马白山主动找到队长冯白驹,提出:“琼崖西区是开展山地游击战的理想地方,是不是我到西区去,拉起一支队伍来?”考虑到马白山是澄迈人,曾在琼西一带工作过,对澄迈、儋县、临高、昌感等地区比较熟悉,而彼时,琼崖特委也有向西部山区转移的军事设想,冯白驹和特委同意了他的请求。

      马白山曾在琼崖西部地区以教学为掩护发展革命队伍,并在昌感地区紧抓“抗日自卫团”军事训练,在6年革命活动中,个人威望和影响颇大。他来到琼崖西部地区后,依靠各县中共党组织,深入各区、乡,动员组织群众,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一支300多人的武装就组建起来,不久编为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一年后,第三大队扩充为第二支队,马白山任支队长。

      1942年春,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从琼西到东线,协同第一支队作战,取得琼文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使琼文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

      但此时的琼西地区,由于第二支队东调,各县地方武装各自为战,在军事上没有统一建制的部队和领导机关,极不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马白山又一次主动提出,到琼西建立一支新的支队的建议,得到琼崖特委的采纳,并委任其为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政委,负责组建工作。

      这时,“没有军费、没有枪支、更没有兵,建立新的队伍谈何容易?”马白山来到西部时几乎是“赤手空拳”。“马白山的建军思想是:“通过战斗从敌人那里找枪;通过发动群众来拉起部队,只要有队伍就有办法抗敌!”不到1年时间,第四支队在他的努力下硬是拉出来了。这是一支多达1500人的建制齐备、兵员足额,拥有4个大队、10个中队和医疗队、军械厂等在内、威震琼西、令敌胆寒的铁军。

      这样,琼崖纵队在琼东有第一、第二支队,琼西有第四支队,琼南有第三支队,抗日革命武装迅速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