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成状元想学医 内地学霸们为何不愿当医生
7月15日,等同于内地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简称“文凭试”)发榜。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秘书长唐创时向媒体透露,2015年,香港有11名应届考生在4科核心科目和3科选修科目考获最高分,荣登“状元”。11名状元在发榜同日受访时有超过2/3表示有意报读医科,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科专业成为热门。
而此前,内地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们也陆续择定专业,选医科者寥寥,医科赫然被贴上“冷门专业”标签。香港医科专业魅力何在,能让状元们前赴后继地成为“杏林传人”?内地学霸们为啥不爱学医了?武汉晚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香港医生受人尊敬 状元们偏爱医科
香港“状元”热衷于医科专业并非2015年特例。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曾透露,2014年的文凭试中,12人获7科5**全优成绩,5人升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就读。
香港媒体大公网2014年8月报道,香港本地各院校医科均最受文凭试尖子生青睐,除5名7科5**学生选报港大内外全科医学士外,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5科5**成绩或以上的考生,也是主要入读医学、药剂学等医科专业。
2012年,首届文凭试诞生的5名7科5**状元全数入读港大,其中两名入读医科。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00-2010年香港高考“最优状元”就读专业调查中,医科专业有6名状元就读,位居第二。这一时期,共有17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工商管理、会计学和环球商业等经济类专业,约占状元总数的37.78%,高居榜首。
医科作为热门学科,一直是香港高分考生的热门选择,按比例计算,近年来就读医科的状元学生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
为何香港状元们偏爱医科?“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收入较高并且工作稳定,愿意去学的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不论中外,医学教育均被视为精英教育。”港媒这样分析。
香港媒体曾报道,香港医科生培养成本每年近60万港元。若以医科课程共五年,其中一年需前往医院实习计算,培训一名医科生所需成本达300万港元。但是,取得行医资格后,医生稳定的薪水也是其他行业所艳羡的,根据此前香港报纸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香港公立医院副顾问医生月薪平均8万港元起,顾问医生则月薪介于10万至18万港元,还不包括各类津贴。
5年来湖北省市状元 无一人报考医科
今年在湖北招生的一本医科大学共19所,从公布的本一批次院校投档线来看,北京大学医学部668分、复旦大学医学院662分、交大医学院659分,和往年分数差不多。
省内医学院高校招生情况如何?湖北中医药大学今年的投档线是510分,刚好“踩”着一本线,而去年该校录取平均分为563分,高出一本线30分;湖北医药学院今年投档线517分,比去年高出11分。
湖北中医药大学招办工作人员解释,去年分数线高是因为招的本硕连读生,计划少,今年本科扩招,所以分数线降低了。
武汉晚报记者昨通过统计发现,近5年来,省市高考理科状元共10人中,无1人有报考医学院意向。其中8人报清华,2人报北大,他们选择最多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其次是管理、电子信息和建筑。
武汉一所985高校医学院的招生专家说,不能用少数医学院录取分数下降去判断医学“遇冷”,“要参照那些招生规模和招生基数比较大的医学院校,因为它们的招生情况相对稳定,对考生也更具参考性。每个学校在各省的招生情况都有差异,单独的某个省份招生人数少或是分数低,并不能代表整个医科专业成了冷门。”
投入多 压力大 风险高 成为“从医”的三大阻力
单从投档线高低来说“学医爆冷”,多少有点以偏概全。目前医科专业的招生总体还是稳定的。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投入多、压力大、风险高正成为“从医”的三大阻力,医生行业也确实期待社会更多的认可和理解。
今年6月26日,第五个中国医师协会医师节前,新京报联合国家计生委网站、中国校友网、国家统计局等单位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一年,全国347人严重涉医违法犯罪;2010年—2014年获得执业资格医师约60万,选择从医者占1/6;历届高考状元最爱专业排行榜分别为:1、工商管理2、经济学3、电子信息工程……17、医学,学医者占状元总数1.2%。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不愿意让子女从医的医师,2002年为53.96%,2011年为78.1%。
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临床医学类专业学得久挣得却不多,本科5-6年,本硕连读7年;2014届部分专业本科生月薪为游戏策划5273元、互联网开发师5174元、建筑师4778元、外科医生3066元、内科医生2713元……
周琪是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生,她坦言,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可能不会选临床专业了。“医科专业读书时间长,本科要比其他专业多读一年,而且本科毕业不可能被三甲医院录用,到大医院工作几乎都要求博士学位。本科后考研读博,前后十年,投入太大了。”
某高校医学部童老师也表示,一名医学院学生,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后,还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才能成长为一名医生。相比美国和香港特区等地,中国内地医生的收入并没有达到一个“社会认可”的标准,和暴力伤医事件一样,收入和付出不对等也是影响学生报考医科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医生行业期待社会更多认可 追梦的医科生坚守使命
一所985高校的老师说,她个人觉得,这两年医科专业,因为各种医患矛盾的原因,热度有所下降,很多学生学医,是因为被专业调剂过去,在个别省份,也出现了报考人数不多的现象。不过,医科专业录取分数还是高于大多数专业的。
面对各种压力,医学院在读学生们又是否会坚持“最初的梦想”?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黄尔卓说:“我一直认为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通过实习,我感受到医生的使命感,我会坚持做医生的想法,去帮助更多的人。”
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胡漫迪也表示,她是阴差阳错读了医科专业,但经过深入学习,她喜欢上了学医。“虽然医学知识内容繁琐复杂,考试也特别多,但当我能慢慢利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帮助甚至救回一个患者的生命,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只有名列前茅的精英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这么说,今年国内医学类院校投档分‘滑坡’也是一个警示。所以我们要呼吁,不管是体制机制、收入待遇还是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应该给医生们更多的认可和关怀。”去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留学的武汉伢郑黎说。
“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个慢慢的回归,现在整个大陆有一个对于幸福感的重新思考,对职业规划和职业梦想也有一个重新定位,我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香港医学教育的现在,是我们的未来。”北大医学部副教授王岳说。(记者李芳 实习生陈婕)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