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规格"香山论坛开幕:军方代表会说多国外语

20.11.2014  14:39

  法制晚报讯  今天晚间,由中国军方举办的,史上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活动香山论坛在北京开幕。

  本届论坛主题为“合作与共赢: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幕式晚宴暨主旨演讲,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长刘成军主持,同时亚太地区一位国家或政府领导人发表主旨演讲。

  香山论坛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亚洲安全和防务对话平台,今后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

  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支持外,中国军方智库们是该对话平台的主要打造者。从2006年开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着手建立一个中国军队与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历经八年发展,香山论坛规格提升,现在他们得以在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平台上代表中国军队发声。

军方智库 设11个研究会 遍及海陆空各大军种

  香山论坛始于2006年,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举办。其宗旨是加强中外军事学术交流,推动地区和平安全。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成立于1991年,据《解放军报》报道,其是我国军事科学领域里最高层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许多研究课题为有关部门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理论资料。其历任会长均由军事科学院院长担任,现任会长是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上将。

  从1991年至今,战略、军事历史、军事训练等分会相继成立。学会秘书长皮明勇介绍,目前其有15个分会,涵盖了军事研究的各大领域。

  此外,根据2000年7月份《解放军报》报道,军事科学学会在全军设立11个专业性研究会,分别挂靠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相关研究机构。这也意味着其范围遍及陆、海、空和二炮各大军种。

  学会的会员由军事院校中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专家、学者组成。这些人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罗援,他担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一职。

  从官方报道中体现出,这是一个极有分量的军方智库,其研究范围遍及各个领域,涵盖所有军种,而组成人员则都是我军最顶尖的人才。其作用是要更好地为军委、总部科学决策服务。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是军事科学学会的会员,在《人民日报》对姚云竹的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道,“其研究成果,有的进入中央军委、总部指导部队建设的文件。

军方代表 会说多国外语 “一将能当百万师

  此次参与香山论坛的军方代表共有十余名,都是来自海、陆、空、二炮各军种的顶尖研究人员,同时还有国家战略方面的研究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会讲流利的英语,还有几位会讲德语、法语。这些代表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对世界军事有深入研究,比如海军方面有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在亚洲另一场高级安全防务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上向美国防长连发四问的姚云竹也在其中。

  中国军方的智库是外界观察中国军方的一个窗口。在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上,出席会议的姚云竹向美国防长哈格尔连发四问提出质疑,被外国一些人士评价为,中国军方态度更加犀利。《人民日报》则形容姚云竹“一将能当百万师”,认为这是“从容自信、智慧勇敢、为祖国勇于负责担当。

  从今年起,官方色彩增加,除了各国智库人士出席,各国国防部和军方领导人也会应邀出席。根据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公开消息显示,共有57个国家代表参会,4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出席,包括20多位国防部副部长以上级别的官员。

  参会人员规格提升、数量变多带来的是论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对于中国智库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平台。

图解本届香山论坛

国际会晤 对话他国军方 “接触总比不接触好

  随着解放军越来越注重“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思维,对外交流成为军方智库另一个主要职责。皮明勇介绍,学会和20多个国家的60多家智库保持交往,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研究活动。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外军综合研究室研究员陈学惠对法晚记者解释,所谓“”指的是论坛的升级,其为国内智库、国际防务机构、武装部队代表的对话构筑了一个平台,使官民、军地对话成为现实。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地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加大。除了民间交流,李杰也认为,香山论坛还创造了另一种机会,即中国军队与其他国家军队领导人接触的机会。在论坛期间,参会代表就某种议题达成一致意愿,但实际性的进展还需要双方坐下来谈。李杰说,对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接触总比不接触好。

  本届论坛上,预计解放军参会人员会一如既往地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表达中国军方的亚洲安全观。这种释疑的背后是另一个命题“中国威胁论”,中国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辩解了太长时间。

  据本报了解,论坛期间中国军方领导人将会和多国国防部门官员进行双边会晤。大会还会视情况安排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和国防部领导人。

官方层面受阻时

民间对话沟通效果更好

  除了政治家之外,在国家与国家交流中,民间智库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根据公开资料,促成中美元首庄园会谈的最早建议者就是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的副总裁包道阁和韩磊。而且,智库、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多层面对话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当官方层面受阻时,民间智库的沟通效果就会上升。

  今年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此,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在《解放军报》撰文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军事智库的五大努力方向:能出主意、早出主意、敢出主意、出大主意、出好主意。

  按照性质来分,中国军方智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类。官方智库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是中国军事科学院。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重大事件上,来自军事科学院的形势分析报告和对策方案能直达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的案头。

  民间智库有两种情况,比如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是民间学术团体性质,但挂靠在军事科学院,具有官方背景;另一种是纯粹的民间性质。

成果直达领导人案头

三沙市成立起作用

  李杰参加过数个纯民间智库。他介绍,智库多由退休后的军、政领导人牵头组织,成员既有军队退休研究人员、外交部门人士,也有社科院、中科院的专家学者。如果有建言渠道,其研究成果能直达领导人案头,有被采纳的可能性。

  当前防务类的民间智库很多,研究水平也参差不齐。李杰回忆说,他参加的一个智库组织,对南海形势进行了研究,报告被送给中央领导,在三沙市成立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于无法上送的研究成果,智库组织会印发小册子。

  “新型智库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出现需要有生长土壤和配套的体系。”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