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强项令”

18.11.2015  23:06
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强项令”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核心提示: 学习“强项令”,领导干部要面对困难站出来,喜迎挑战挺起来,在百姓的呼声中做强每一滴“获得感”,在惊涛骇浪中当好每一根“定海神针”,在改革发展中走好每一步“民生棋”。

  《后汉书·酷吏传》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洛阳县令董宣不顾湖阳公主的盛势,秉公用权,将其犯法的家奴按律处死。后来公主向光武帝告状,皇帝命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但即使太监用手按其脖子,董宣也是两手撑地,不肯低头。最终光武帝感其威武不屈,“因敕强项令出”,从此硬脖子“强项令”天下闻名。

  为了律法的权威,“强项令”董宣誓死不向皇权低头,其威武不屈的精神令人可敬可佩。这对于如今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同志面对歪风邪气不敢站出来抵制,面对挑战困难不敢迎上去破解,可谓是当头棒喝!

  而与“强项令”截然相反的工作作风便是“好好先生”。《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有司马徽的故事。不论问某人还是某事好坏,司马徽皆说“”,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司马先生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

  面对新常态下的从严管理干部和弛而不息的作风建设,少数干部因怕出事而不做事、因怕多事而少做事、因怕有事而回避事,形成了一种“为官不为,为官避事”的消极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态。所以,新时期的好干部就应该像“强项令”董宣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敢于亮剑,敢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

  南宋著名思想家陆九渊有言:“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山再高,没有脚板高;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困难和矛盾是砥砺领导干部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维的“催化剂”。正如《孟子·告子(下)》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习“强项令”,领导干部要面对困难站出来,喜迎挑战挺起来,在百姓的呼声中做强每一滴“获得感”,在惊涛骇浪中当好每一根“定海神针”,在改革发展中走好每一步“民生棋”。

  “强项令”的核心精神是“讲认真”。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我们党员干部要秉承“讲认真”的优良传统,面对矛盾困难要善于迎难而上,摸准上情、吃透下情、了解本情,以钉钉子的精神,认真研究分析矛盾的表面现象、内部规律和根源,抓住特征,抓准症结,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迟疑退缩,最大限度地将矛盾扼杀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实证明,一些地区和部门困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那里的领导干部缺乏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工作上的韧劲。

  同时,敢不敢为原则得罪人也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试金石。有的有心“栽花”、无意“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欲盖弥彰”,这些都是“党性流失”的表现。面对违法违纪现象,是作壁上观,还是横眉冷对;是“冬雪遮春秋”,还是“秋风扫落叶”,都体现了党性“含金量”是“千足金”,还是“加料金”的问题。

  时代呼唤“强项令”,民愿更是呼唤“强项令”。如今,面对“四个全面”战略的宏伟目标,领导干部如果不敢担当,回避矛盾,明哲保身,当一个“好好先生”,在原则问题上唯唯诺诺,既不符合党员干部的宗旨,也越来越为党纪国法所难容。广大党员干部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进程中,要努力做个好党员、好干部,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