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布预防"登革热"提示 具备三个条件应到医院就诊

09.10.2014  14:30

  海口网10月9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霆)9日,海口网记者从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为保障海南省人民的健康安全,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预防“登革热”的温馨提示。

  据悉,近期毗邻海南省的广东省多个地市陆续暴发登革热疫情,东南亚等国家也正值登革热流行季,为防止因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造成海南发生本地感染的登革热疫情,保障全省人民的健康安全,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

  1、近期来自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以及广东、云南等登革热流行地区的旅客或返琼人员,如有发烧、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等症状的,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明;入境或返琼后请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观察至少15天,观察期间请尽量减少外出),观察期间若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外出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2、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的旅行者,可向当地疾控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了解目的地地区登革热相关疫情信息,并做好灭蚊、防蚊等个人防护措施。

  附:登革热防控知识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人而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广泛分布,伊蚊幼虫主要孳生在室内和房屋周围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主要是水缸、盆、罐、椰壳、破旧轮胎等)。

  二、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一般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15天内发病,主要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①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②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骨痛。

  ③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④出疹:皮肤可有麻疹样、针尖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多样性皮疹。

  ⑤出血: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⑥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无有效疫苗预防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为清除室内外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蚊子叮咬。

  ①水缸、水池、花瓶等贮水容器,每隔3-5天刷洗、换水一次;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掩埋。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②房间装置防蚊网,睡觉时挂蚊帐。

  ③到登革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裸露皮肤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四、什么情况下可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登革病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①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当地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②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③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