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6项黎族体育运动进入海南大学课堂

24.03.2015  13:29

 
在海南大学的运动场里,学生们在上海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课,图为跳竹竿舞。 
   

学生们在踢鸡毛球。 


 
  学生们在顶杠。 


   
宋静敏老师演示独木船的课程项目。 
 
 
钱铃双刀运动项目中的双刀。


  在海南大学读预科班的黎族青年黄亚鸿惊讶地发现,小时候在陵水乡村黎寨最喜欢玩的游戏而今“重现江湖”,比如“拉乌龟”、“打狗归坡”等很久没玩过的游戏,而今成了挣学分的体育课程。
  同班的王章劲来自五指山,他说,当老师传授这些黎族运动项目时,感觉非常新奇。在黎村长大的他,对很多项目的感觉是陌生的。

  这一课题名为《黎族传统体育发掘整理与传承研究》,其负责人海南大学体育部教授宋静敏说,根据多年来的采风调查和历史考证,他们发现,黎族曾经有过45种很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仅有跳竹竿、拉乌龟、顶棍等少数项目在黎族地区流传,绝大部分已经失传了。

  【 南国都市报 】记者 许欣/文 刘孙谋/图

  运动场劲刮“黎族风”,教授陪练传技巧

  3月19日,海南大学田径运动场上一片欢腾,该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草坪上踢鸡毛球。“请同学们注意风向,上午刮的是东风,下午刮西南风。”宋静敏教授陪学生一起练,为了营造氛围,他特意带来了一只适合跳广场舞用的音箱,播放着《红色娘子军》的配乐。

  学生们所练的鸡毛球类似鸡毛毽子。用椰子树叶包成一个小球,中间插入小竹管,竹管内插入鸡毛而成。据宋静敏讲解,鸡毛球是一项欢快、激烈、手脚并用的隔网比赛项目,可以利用羽毛球场地举行,2人对2人、3人对3人均可比赛。

  同一节体育课上,学生们还练习了跳竹竿,这种运动亦称“打柴”或“跳柴”, 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也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跳竹竿者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或用单脚,或用双脚,巧妙地跳跃。课题组为跳竹竿制定了评分标准,完成基本动作能得60分,情绪愉悦、做出各种旋转及舞蹈动作的属优秀,最高可得100分。

  几个学生又玩起了“钱玲双刀”。钱铃双刀起源于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从前有两位黎族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位黎家姑娘,聪明的新郎机智的拾起钱铃以巧妙的技艺,战胜了勇猛的执刀者,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这些运动都很有趣!每次上体育课,大家都兴致勃勃。”来自海南定安的王永俊说,自己在海南长大,上学期开始学习这些运动时,感觉耳目一新。另一名三亚籍学生曾绳武说,他也是在上大学后,才第一次参与这些黎族体育运动。

  器材来历不平凡,屡入深山为“淘宝

  “很多黎族体育运动已经失传,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相关器材。”宋静敏说,几乎所有的黎族体育运动器材都是由课题组的老师亲手设计甚至亲手制作的。比如说,黎族传统独木舟必须用木棉树的板材制作,专门找林业部门开了证明,办理审批手续之后,又去东方寻找木棉树制作了这些独木舟,海大东坡湖将成为这一项目的练习场地。

  为找到给学生练习射箭所用的黎族弓箭,老师们专门跑到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王下乡。那里因为非常偏远,被称为“海南小西藏”。“黎族弓箭和一般的弓箭大不相同,其材质是山间的藤,我们先去找山民砍藤,用火烘干,再找人扎好。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懂用传统技术做弓箭了,好不容易才找到几位年纪很老的手艺人把这种弓箭做出来了。”为寻找最标准的器材,课题组的韩政副教授没少往深山老林里跑,比如说,跳竹竿这项运动所用的竹竿看似最简单,寻找器材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最标准的跳竹竿运动要求,每组必须要架两条碗口粗的竹竿,这样的竹子在农村相当少见,他跑到儋州才找到16根直径达10厘米的竹竿。

  学生们正在踢的鸡毛球,是老师们在文具店买来鸡毛毽子之后,又亲手用椰子树叶编成球状物当底,“二次加工”制成的。

  很多黎族体育运动都很有趣,如“打狗归坡”的比赛形式和内容与国际上的曲棍球赛很相似,被称为“黎族的曲棍球赛”。而“打木节”类似现在的保龄球。在练习时,师生们笑言,黎族人民挺时尚的,早早就与国际接轨了。

  39项运动已失传,加紧抢救不容缓

  为什么要开课安排学生学习黎族体育运动?宋静敏教授现场讲述:黎族传统体育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海南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黎族独特的民风、民俗造就了具有独特内涵和风格的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项目融娱乐、竞技和健身为一体。这些体育项目是适应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及信仰崇拜、文化娱乐等需要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黎族传统体育同其他民族体育一样面临着发展的危机。

  课题组前期调查和历史考证发现,黎族曾经有过很有特色的45个在传和失传的体育项目:如跳竹竿、鸡毛球、打狗归坡、打木节、钱铃双刀、爬椰树、拉乌龟、划独木舟、撑竹筏、游泳(大爬、狗刨)、托物竞渡、渡水腰舟、打叮咚、打陀螺、守营、拌跤、顶牛、背人碰撞、顶棍、拔藤、串藤圈、荡秋千、攀藤摘花、爬竿过树、打花棍、射箭、射穹、射弩、射弹弓、投标、粉枪射击、赛牛、武术、格斗、抢姑娘、荡转车、乘子、水中格斗、跳绳、弹圆子、掰手腕、捻转子、放风筝、转石、打呷等,而今,39项已经失传,3项接近失传,仅有3项在传。

  宋静敏说,这一课题旨在为我国黎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教学、传承、开发竞赛模式提供有益经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增添一批原汁原味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实现传承提供基础性依据。

  教学实验已展开,将编教材来推广

  据介绍,目前海南大学在体育课上开展了16个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的教学实验,为之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比赛规则、考试标准;同时挖掘其健身价值、文化价值、民俗风情等内涵。该校现有367名学生参与这项教学实验。

  “有很多黎族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富有趣味,而且对提高人体身体机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宋静敏举例称,“拉乌龟”是黎族人民为适应其爬山、涉水等繁重体力劳动而进行的一项健身娱乐活动,类似于拔河,这此项活动对于锻炼人腰腹力、培养人的拉力技巧有一定益处;划独木舟可以锻炼人的力量和耐力,双人划行还可以锻炼平行协作能力。

  谈及这项工作的进度,宋静敏教授的思路很清晰:第一步,是理论研究。第二步,是教学实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第三步,是再现传承。近期将举办“大型黎族传统体育再现展示活动”。第四步,是竞赛推广。力争在海南省高校先期推广鸡毛球、打狗归坡、独木舟、竹筏4个竞赛项目,再逐步推广到各市县。第五步,是学校推广。届时将总结教法,编写教材。第六步,是景区推广。发掘、整理、推荐一批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进入海南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