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建设、旅游、深海养殖等 三沙渔民有了新营生

12.05.2015  12:57

      原标题:依托项目建设、旅游业、深海养殖等实现转产转业

      三沙渔民有了新营生

      渔民在西沙进行深海网箱养殖。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我今年就没有下过海了,如今在岛上不打鱼也有赚钱的机会。”晋卿居委会渔民王雄高兴地说,如今,这里的渔民们正在慢慢改变生存方式,纷纷依托项目建设、渔家乐、深海养殖等实现了转产转业,“抓鱼摸螺”渐渐成了副业。

      随着晋卿岛一批基础设施的开工,大批材料需要运送上岛。而岛上还没有码头,只能从大船上卸下来用小船运上岛。渔民每天收入300元,若用小舢板运,一天能挣500元。这样下来,渔民一个月收入最少能达到三四千元,比下海抓鱼的收入还多。

      “现在只有在自己想吃时,或者有人预订的时候才会下海抓鱼。”王雄坦言。相比于下海打鱼,给工程队干工,不用每天泡在海里,工作更轻松、更安全,还经常有休闲娱乐的时间。

      而在鸭公岛和银屿,渔民们已经吃了两年的旅游饭了,是永乐群岛最早尝到转产转业“甜头”的人。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永乐工委、管委会在鸭公岛和银屿分别建了“渔家乐”,并改善了就餐条件。鸭公岛的“渔家乐”还增加了海鲜烧烤的新品种,名为“南海第一烧烤”的烧烤摊,也深受游客喜爱。每当“椰香公主”号邮轮来临时,这里的“渔家乐”、海货都成了游客的抢手货。

      在银屿,每当邮轮抵达时,“渔家乐”里游客也是络绎不绝。龙虾刺身、水煮虹口螺、清蒸青衣鱼……一盘盘原汁原味的海鲜拓宽了渔民的致富之路,也改变了他们的传统思维。

      “以前我们每天想着哪里鱼多?去哪打鱼?现在想的是怎么服务好游客多赚钱。”银屿社区居委会主任李遴君说,希望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如海滨浴场、阳光沙滩等,让银屿依托旅游实现繁荣发展。

      去年,市委、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支持渔民转产转业,永乐工委、管委会打起了底播养殖的算盘。永乐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蒋维权表示,今年永乐工委将加大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的力度,与有实力的深海养殖企业合作,底播养殖一批名贵鱼种,并成立渔民合作社或以渔民参股的方式,带动渔民转产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