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王式军坚守35年拯救濒危红榄李 顶着强台风救苗

23.10.2015  12:52

      原标题:一个老人的战斗 一位会“听雨”的老人拯救濒危红榄李

      王式军观察红榄李生长情况。

      谈起妻子的病情,这个当过兵的汉子落泪了。

      2014年,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调查报告》显示,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全国仅剩余14株,全部分布于海南。

      正因为濒危,多年来,被誉为“最红红树花”的红榄李如传世奇物,很少人能见其真容。然而糟糕的是,仅存的那些红榄李都在老化退化,林下几无红榄李幼苗,种子严重败育,已丧失自我繁育能力。

      形势危急,如不拯救,这样的物种恐怕逐渐消失。

      来自全国的目光聚焦而来,纷至沓来的科研专家屡屡尝试,却从未传出佳音。正当所有人都被担忧笼罩、期待奇迹发生的时候,2015年5月,那朵如传奇一样的红榄李花再次绽放。创造奇迹培育出200多株红榄李的,不是科研专家,甚至不是科班出身的人,他是保护区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工人王式军。

      那个揣着8000元经费就斗胆请缨的“狂妄”老人,在这场几乎无望的战争里赢了。

      “务必要找到濒危的红榄李。”35年前,老专家的深情嘱托多年来始终铭刻在王式军的心里。35年后,那朵最红的红树花开了,王式军用自己的双手兑现了诺言。

      那一抹绚丽红在他心里,曾经是一种信仰般的追逐。为了它,他冒着被人笑话被人误解的压力;为了它,他不顾经费的缺乏,自己垫付费用;为了它,他在失败之后又再次尝试,反反复复,如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执着而长情;为了它,坚强的他曾一次次落泪。

      为了给世人留下这棵红树,王式军念念不忘,倾付一生。

      每一天都要与天气“赛跑”

      9月28日上午,东寨港红树林沿海的一片低洼苗圃,静谧阴沉。

      农民模样的王式军个子不高,四肢健朗,黝黑的脸上汗珠粒粒,额头的褶皱透露了他的年纪。他59岁了,头上戴着的帽子褪了色,脚下拖鞋沾满了泥,此刻正拿着一把剪刀,灵活地给枝繁叶茂的红榄李修枝。他琢磨过,每过个十来天,枝叶就要修一回。

      这天,他又惊喜地发现,今年7月份新播的种子,已有10多颗发芽。两瓣小叶片破土而出,楚楚动人,却娇嫩易损。

      “要下大雨啦,赶快赶快,快点上到那边派出所去,我听到大雨的声音了。”王式军突然挥舞着双手,急促地喊起来。大家看看毫无迹象的天空,嘀咕着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然而还未走出百米,豆大的雨点迅即噼里啪啦从天落下,灰蒙的大雨很快将苗圃锁在了视线之外,把人浇个透湿。同行人员向王式军投去惊讶的目光。

      “您还听得到来雨的声音啊?”大家好奇王式军超凡的“听力”。

      为什么能“听见”呢?王式军说,那是因为这些年他太怕下雨了。

      “苗还小的时候,我从来不敢离开东寨港超过三四个小时。”王式军说,原因就是红榄李的幼苗怕雨。“不到半公分的时候,根部没长稳,有时连续下一个小时大雨,苗就被冲走了,几个月的等待就毁于一旦。”这听雨的经验,早在多年前他培育其它红树树种时,就开始积累了。

      在东寨港,自从酝酿了那个梦想之后,这个老人每天都随时待命,冲向苗圃,跟天气赛跑。经常半夜三更,睡梦中的他被雨声惊醒。顾不上找来雨衣,拿起一把手电筒就推门而出。他把薄膜抓在手里,冲进夜雨,到苗圃里,像盖棉被那样,为幼苗盖上薄膜。

      “要抢时间,不盖住的话,第二天起来苗可能就被冲走。”他说。

      不理解的人看到王式军半夜三更折腾着冒雨出门时,看到王式军经常在苗圃奔跑给红榄李盖“被子”,都觉得这个老人对雨反应过度,行为怪诞,是不是疯了?王式军自己却知道,自己并不疯。

      他怕一切红榄李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