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 你好美》鹦哥岭篇:科考初见苔藓森林 寻找深山里的水母

21.07.2015  23:44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探秘生态奇观,解析海南生态标签,展示海南生态文明,我们继续来关注《热带雨林,你好美》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看看,摄制组在跟随植物分类学专家在深山科考中,有哪些发现?

鹦哥岭,地处海南中南部,因岭峰形似鹦哥嘴而得名,主峰海拔1812米,海南第二高峰。

现场声: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他的植被分布情况进行一个检测。)

对于植物分类学专家张荣京来说,鹦哥岭就是一座有待持续挖掘的宝库,自从参加了这里的首次"清山"科考后,每年都会回来,每年也都有新的发现,我们有幸跟着他一同上山。

原本一个小时可到的休息点花了两个多钟头,我们的一组人还掉了队,科考不是易事。

在休息点,我们碰到了慕名而来的深圳驴友,他们只能进入雨林的外围。

现场声:

(我们在中央十台看到这个鹦哥岭很漂亮,也不知道不给上,就坐飞机飞过来了,没有计划。)

现场声:

(拜拜。)

在平静的雨林下,却隐藏着生存的残酷竞争。由于空间有限,每一种植物都努力向上生长,获取阳光雨露。

"老茎挂果"便是进入雨林的一种标志,这种榕树的果实能吃,微甜,是大自然对雨林生物的馈赠。

同期声: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系副主任  张荣京

(在老茎上面开花结果,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下层生活的一些昆虫帮它传粉,以及下层的一些小动物帮它传播种子。)

只要见到特别的植物,护林员都会向他请教。

同期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可以让我们把家园这片净土保护好。)

热带雨林里,长着很多数百年的大榕树,它们的气根,垂到地面,形成辅助的枝干,"独木成林"奇观。经过一番跋涉,我们终于找到鹦哥岭目前已知最大的一株"独木成林"。     

跟据测量,它最远的气根到主干有31米,而此行的5个人并不能将大树主干合抱。

同期声:护林员

(06、07年,那个时候还是刚刚建立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巡山偶尔碰到的。)

六点,一行人终于来到露营地。而此时最想做的就是休息,补充体力,明天继续向山顶进发。

同期声:记者    王维

(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温度就会下降一度,现在穿着长袖的衣物在外面也都感觉非常寒冷,估计一下现在室外也就16到17度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也腰早早的钻进睡袋里,准备迎接明天。)

次日凌晨四点半,为拍到日出,靠着头灯,我们出发。

现场声:

(在灯光微弱的情况下,走在雨林还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地上都是老树的根,还有树藤,还有潮湿的落叶。)

早上五点五十分,我们来到了鹦哥岭的主峰。

鹦哥岭的主峰,由于海拔较高,长满了杜鹃科的乔木,高山的云雾缭绕,充沛的水分也形成苔藓森林的奇观。在这里,还有很多树根形成的洞穴,也说明了鹦哥岭生态的自然性。

同期声: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系副主任 张荣京

(实际上下面都是一些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以及苔藓植物,这个我估计有半米到一米深。)

下山后,我们继续进发,寻找"桃花水母"  。眼前的这个大水潭,在每年大约农历"三月三",就会有水母出现。这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亿年,他们也是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

同期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科研监测科  科长  米红旭

(它幼体是个水螅体,但具体什么样的环境,会发育成桃花水母,这个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据初步调查,鹦哥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Ⅱ级17种,海南特有种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431种,专家表示,鹦哥岭还有更多未知的物种待考察发现。这些丰富的物种,有力地彰显着鹦哥岭的保护完好的生态。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