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版《雍正行乐图》走红: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18.08.2014  19:57

      原标题:动画版《雍正行乐图》走红: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猎虎图

      乘槎的仙人

      松下抚琴

      寒江独钓

      山野樵夫

      山中闲情本版照片均选自《雍正行乐图册

      近日,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动态照片风靡网络,累计转发超过100万次。图片以《雍正行乐图》为基础,雍正帝角色扮演了诗人、渔夫和猎人,或是松下抚琴,或是临河垂钓,或是穿着武士服与猛虎搏斗,再配合轻松活泼的文字说明,都在图中栩栩如生地摇曳了起来,萌倒众多网友。

      故宫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画中静态的皇帝“活”了起来。这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古老的故宫在新媒体的T台上曼妙的走起了猫步。

      对于雍正皇帝的印象,最早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金庸大侠的笔下,雍正被描述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恐怖主义信徒:逼死父皇篡改诏书,弑母屠弟,使用血滴子这种从未存在的幻想武器杀忠臣,大兴文字狱,如此等等使一个暴君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来,二月河的系列帝王小说《雍正皇帝》以及《雍正王朝》、《李卫当官》、《宫锁心玉》等一系列围绕帝王以及权术展开的电视剧重新将一个被视为恶魔的雍正皇帝升华成为一个好皇帝,看似颠覆了一般人的印象,其实是重塑了一个被歪曲的皇帝身影。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刘欢《雍正王朝》的片尾曲,歌声中的深沉悲哀,以及对于自身的期许和坚持,可以说是对雍正皇帝一生最好的概括。

      萌萌哒雍正

      让帝皇更亲民了

      史书中的雍正帝,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每天批阅的奏章,就有几万字。在执政的13年里,每年除了自己生日外,364天都在工作,几乎是“宵衣旰食,夙夜忧勤”。而政务之外的雍正,是一位艺术审美极高的人,闲暇之时的一大爱好就是让宫廷画师为自己画像。此次流传被无数人点赞的《雍正行乐图》,其实就是雍正帝的一种角色代入,这些画纯粹是一种爱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自拍和发微信。如果不是坐在皇位上,四阿哥一样是一位个性丰富、内心敏感的人。一样可以成为仙风道骨立于悬崖边的道士、山间题诗的文人、手拿钢叉斗猛虎的勇士、松间抚琴的雅客,以及身披蓑衣独坐船上的钓者……

      故宫的工作人员这次通过数字技术,对原存的九幅《雍正行乐图》进行了“改编”,还配上了轻松幽默的解说词,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大清帝国时尚流行版的雍正皇帝。

      射箭图中,雍正弯弓搭箭,射向天空掠过的飞鸟,旁白是:“你飞向前方自由翱翔,朕却始终跟不上你的脚步。好累……”

      猎虎图中,雍正和一头从山洞里探出头来的老虎对峙。老虎说“有种你进来!”而雍正则说“有种你出来啊!”

      松间抚琴图中,雍正帝一边投入地弹奏,一面还对琴说:“我们做朋友吧。”

      最贴心的则莫过于垂钓图,雍正帝一动不动地专心钓鱼,10秒后渔竿才会抬起。

      这组动画版的《雍正行乐图》,被标注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并上传。这种强烈的反差立时萌翻国人。

      因为原来那种“刻板严肃”离我们太远了,恰如其分的萌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文化,把原来的高大上给解构了,经过解构后的某些历史或者是帝王,更易于读懂、更能接近普通人。萌化了的帝王变得亲民了。这种萌,体现了人们渴望能够轻松认知某些严肃的东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它。

      从行乐图的流行

      看皇权崇拜

      从《武则天》、《雍正王朝》,到《康熙帝国》,再到《汉武大帝》,不计其数的以帝王和权谋为题材的影视及小说,充斥着荧屏和书架。人们看帝王谈权谋,一时刮起一股帝王文化热。帝王戏的热闹非凡,其实也从侧面折射出对帝王崇拜的社会心态。

      中国人对皇权的崇拜是有渊源的。秦始皇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封禅泰山,立琅邪台石刻,自颂:皇帝之德,存定四极……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西汉董仲舒更以“天人感应”说赋予皇权神意品格。而在三纲五常的中国儒家伦理文化架构中,君为臣纲就排在了第一位。《太祖纪》说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另如“圣明天纵、神文圣武、开疆拓土、爱民如子、真龙天子等”之类的颂词,遍翻“二十四史”,大臣对皇帝的讴歌颂德,汗牛充栋,俯拾可见。大家都这么说,史官也就如此记载。

      在古代,老百姓家里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作为五神之一,君仅排在天地之后,地位相当之高。这表明人们在处理家国的利益关系时,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家庭利益的前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解决了家国矛盾、忠孝孰先孰后的问题。《诗经》里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人素有立家训的传统。江苏武进城南张氏就说“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纪纲不立天下不平矣,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嘉庆元年,嘉应州进士洪钟鸣为家族撰拟家训《读训》第一条就是忠君:“君恩重于亲恩,谚云‘宁可终身无父,不可一日无君’”。平江叶氏祖训:“家训莫大于人伦,人伦莫先于君父。”

      《雍正行乐图》的走红,恰如把雍正从高高在上的王位上拉下来,让人感慨有天下又如何,万岁

      爷也许只想像个普通人一样看尽世俗百态的自我解嘲吧。

      创新: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事实上,利用藏品开发衍生文创产品,早已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法国罗浮宫、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都把馆藏品衍生品的开发,作为博物馆传播知识、开拓业务的重要手段。台北故宫就与90多家厂商合作,采取品牌授权的做法,推动文创产业创新走高,去年就收入了9亿元新台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近年的文化产品年均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亿美元。而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调研结果,我国70%以上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年均销售额不足500万元。

      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和运用“文化产业”概念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馆。它营销的最大创举就是把古根海姆视为一项品牌,以其国际品牌、文化经典、成功运作模式赢得国际财团、金融、运输、媒体等巨头的兴趣和参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早已不是小卖部兜售的简单纪念品,而是检验一个博物馆的作为,以及是否把博物馆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授权商品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没有吸引人的展览,仅凭前卫大气造型的博物馆和藏品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当新闻热度消退,对建筑造型和藏品的新鲜感消失后,博物馆的运营就难以为续了。

      在《雍正行乐图》走红之前,故宫已根据建筑特色、馆藏文物、宫廷人物等元素开发的特色文化产品近6000种。2008年,还成立了故宫淘宝旗舰店,而此次制作《雍正行乐图》动图的正是故宫淘宝团队。《雍正行乐图》只是他们的偶一尝试,重塑了雍正帝幽默风趣的一面。据悉,该团队还将在故宫藏180余万件(套)文物中选择优秀之作,在保留原文物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手段使之更加生动逼真,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

      当下有很多馆藏的文物精品因其“出身珍贵”而只能静静地躺在展厅的玻璃柜中、幽暗严密的库房里,犹如冷艳的美人。《雍正行乐图》的走红,至少说明了真正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从来不是飘在空中、喊在嘴里,或是躺着博物馆中的东西。“萌萌哒”雍正确实激发起了大家的兴趣,使被动的文化灌输成为主动的文化追求。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