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设立慈善扶贫专项基金会 首日筹得2600多万元

01.04.2016  11:49

  中新网海南3月31日电(黄艳艳 陈思国)大爱助梦,善意先行。31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成立陵水慈善会扶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慈善扶贫专项基金现场接受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等人的募捐。截止记者发稿时,基金会首日共筹得扶贫专项资金2611万多元。据悉,这也是海南省首个设立慈善扶贫专项基金会主攻“扶贫战役”的市县。

  下午,陵水县慈善会扶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仪式暨慈善募捐活动在该县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活动现场通过VCR情景重现等,一幕幕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教育致贫的困难家庭生活境况牵动人心,驻陵企业、与会嘉宾纷纷慷慨解囊,为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贡献力量,彰显民族大爱。

  据介绍,近年来,陵水一直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历届领导班子都在进行着努力,但仍与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贫困地区群众的期待有着不小的差距。截止到2015年,陵水全县人均纯收入低于2875元的贫困人口仍有18172人,占全县人口的4.8%。而彼时,海南省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达到了263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扶贫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扶贫重在精准,我们始终把精准挺在前面,第一个精准就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摸底,第二个精准就是把贫困户分解到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一对一帮扶。”陵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龙丁敏说,陵水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本号、群英、隆广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在致贫原因上,也呈现出复杂多样且互相交织的特点。

  据统计,陵水现有农村贫困人口中,因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造成贫困的有508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8%;因思想观念落后,缺少资金等原因造成贫困的有1054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8%;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83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6%;因病、因残、因灾、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170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4%。不少贫困户致贫返贫原因多重复杂,造成实施帮扶困难大,且大多贫困户从事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收入渠道单一,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等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

  陵水成立慈善扶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帮助家庭贫困户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状况,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摆脱困境。据悉,当天共募捐到2611万多元,其中,企业捐款2598.74万元。陵水县扶贫办主任杨松仕说:“慈善扶贫专项基金来自社会,要用诸社会,我们会充分利用这笔基金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与可以改变的客观环境相比,贫困户们主观上的消极,才是让扶贫工作举步维艰的最大障碍,尤其是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贫困户思路不开阔,脱贫致富意识不强,理财观念落后,没有一技之长,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让扶贫面临重重困境。如何更精准的摸清陵水贫困户情况,推出更多合理的扶贫措施,带领所有贫困户走出贫困,陵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扶贫,已被陵水县委县政府视为宗本之务,刻不容缓。“我们要增强贫困人群的‘造血’功能,发展打工经济,稳定就业,保障扶贫的可持续性,还要从治病防病入手,帮助群众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筑牢返贫防线,加强精准扶贫基础,让他们生活有希望。”陵水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文平说。

  “陵水要立足于‘两年精准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教育文化扶贫一批、生态扶贫一批、劳务输出扶贫一批、保障兜底扶贫一批等措施,力争提前一年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举全县之力合力攻坚,倡导全民参与,通过政府扶贫基金撬动社会扶贫爱心资金,共同创新扶贫机制,拓宽扶贫领域,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增强扶贫开发的实力。

  大爱善行还在继续,陵水黎族自治县慈善会扶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捐款渠道已开通,社会爱心人士可通过如下方式参与捐款行动。

  账户名称:陵水黎族自治县慈善会扶贫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账号:946008010002105581

  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陵水县支行

  开户银行行号:403641001769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