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看陵水”桥山遗址:五千年陵水密码

27.06.2014  11:34

      这期是一个历史人文选题。

      人类有着对先祖探寻的好奇,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等等不一而足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

      考古学家的发现往往给我们带来符合逻辑的答案。

      海南省陵水县三才镇的桥山就有这么一处遗址,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傅宪国推断,这个海南最大的古遗址的年龄不会低于5000岁,也就是说,按照长寿著称的陵水人平均百岁计,这里很可能是50代以上先民的祭之所。

桥山遗址距离大海很近,存在时间或许短于海洋,可是澙湖沉默,香水湾微笑,谁也不能告诉我们5000年前的秘密。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文物逐渐复原,我们依稀能通过这些先民们使用过的工具触摸到数千年前的生活:

      朝阳腾空而起,将大海染上一片金光。吊罗山方向的清新空气与海洋上方的高盐度气体混合,使得这顿早餐的稀饭或酸粉更加别致。父亲整理渔网,儿子将纺锤状的网坠一一检查,母亲正在将吃不完的鱼趁早晾晒,以作为恶劣天气来临时的补充菜肴。

      按照祖先遗留的习惯,出海之前要先行祭祀。父亲带着儿子和一同出海的其他男子来到简陋的庙宇前,将森林里的沉香点燃,通过袅袅的香烟祈望平安、预测收获……

      桥山遗址等遗址的发现、发掘,对陵水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巨大的贡献。文明的脉络、文化的绵延与传承找到了依稀的根须。其实,这之后的一百八十多万个日子里,陵水因其在海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天然的避风条件,成为岛内陆路交通和远洋海路贸易的一个交流点。我们有理由推测,繁华的商业贸易、多民族的共存融合,在很早的某一天就开始了。

考古仍在继续,密码逐步破解,惊奇还会迭现。桥山如一根长长的缆绳,将这个山海互动地理特征的县域在国际旅游岛的版图上放飞的更加底蕴深厚。

      (部分图片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