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兴边富民资金助我发羊财

06.06.2015  20:33

养羊户黄永泥的致富经——

 

兴边富民资金助我发羊财

 

 

游客骑行在光坡镇。

陵水不少乡村走农旅融合道路,发展乡村游,乡村美了收入增了。

 

■本报记者  程范淦  通讯员  黄艳艳

今年出栏了60多头,收入有8万多元。”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走装村黄永泥一边清理羊圈,一边乐呵呵地说,多亏了政府兴边富民资金的扶持。

黄永泥说,2011年,乡政府扶持了10头种羊,他凭着多年的养羊经验,精心喂养,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年存栏160多头,出栏60多头的规模。今年,他打算再扩建一个羊圈,把规模扩大一倍,同时,他还在琢磨着发展苗圃基地。

陵水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说,陵水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论证,结合各乡镇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农业生产技术等特点,充分利用国家兴边富民资金,扶持具有发展强烈意识的农户从事养殖、种植业,走装村30多户村民成为养羊专业户;在本号、提蒙等乡镇则扶持农户种植圣女果特色,章宪、妙景等村有上百户农户种植有400多亩,目前,圣女果收获已全部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受扶持的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今年,县民宗委还继续争取中央和省兴边富民资金200万元发展陵水特色产业,争取50万元兴边富民资金,扶持群英芬坡村委会发展母羊养殖业,做大山区养殖经济。

据了解,陵水还利用兴边富民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针对民族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县民宗委去年争取中央和省的兴边富民资金541.5万元,实施民族地区农村道路通畅工程,规划建设农村道路12条,解决少数民族群众3000多人的行路难。结合此项目,陵水在去年底全面实施民族地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60多个偏远村庄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时,陵水还通过整村推进的措施改善民族地区农村落后面貌。去年,陵水投入1900多万元,实施本号镇新兴村、光坡镇章宪村、隆广镇新光村以及群英乡光国村等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贫困村、老区村年人均收入4500元,贫困人口脱贫6228人,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减少6120人的任务。今年,陵水还将继续实施产业化扶持,再投入2000万元,对英州镇大石村、光坡镇妙景村、群英乡祖空村、隆广镇石关村等4个村庄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以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T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