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从国定贫困县中“突围”而出奋力筑造百姓幸福家园

08.04.2016  11:34

陵水从国定贫困县中“突围”而出

奋力筑造百姓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程范淦   通讯员   黄艳艳

  又是一年“三月三”,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什巴苗村一片欢天喜地,村民们忙着杀鸡宰牛、蒸煮三色饭、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兴办长桌宴。

  “太开心了,大家高高兴兴坐在一起喝酒对歌,热闹的过节氛围又回来了。”村民盘琳英说,感谢党富民政策的实施,才让我们住上新楼房、过上了好日子。

  “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民。”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陵水近些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全力建设陵水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园。

  从国定贫困县中“突围

  10年财力几十倍增长

  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定要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陵水位于我省东部海岸线上,自然条件优越,但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003年更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沿海国家级贫困县。

  穷则思变。2005年,陵水县委班子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高举发展大旗,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解决陵水一切问题的关键,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大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陵水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开始实施“突围”。

  立足资源、地缘等优势,陵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做强旅游业、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

  于是,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三湾”开发如火如荼,一座座滨海新城拔地而起,同时,伴随着大开发、大建设,陵水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

  从2007年至2015年,陵水生产总值由24.3亿元增加到11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亿元增加到39.4亿多元,增幅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更是上升到位居海口、三亚之后的全省第三位,被誉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陵水财力增强后,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乡镇,特别是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2012年,陵水投入2亿多元改造和升级9个民族乡镇的镇墟,不仅对路面、道牙、人行道砖和井圈井盖进行整治改造,也对建筑立面、商铺牌匾、店外环境进行整治改造,空中架设的各类线缆采取了“下沉式入地”等措施。各乡镇镇墟的整治改造极大地改善了镇区道路综合环境。

  2013年,陵水启动“清洁乡村”行动,在116个建制村(社区)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去年,陵水又在“清洁乡村”的基础上,提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为突破口,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按照“扩容、美化、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打造“洁净”陵水。今年2月份,陵水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评估。

  同时,陵水每年还将近亿元的资金投入到乡间道路、田洋、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维修加固病险水库等,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让老百姓在种、养殖中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坚持民生优先

  筑造幸福家园

  陵水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后,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决定:让群众及时共享发展成果,将财政收入的一大半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铺设出一条通往幸福家园的快车道。

  从2010年至2015年,陵水共投入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127亿多元,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

  一是着力改善民族地区群众居住条件。建设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近8000套,3万余人受益;在全面消灭茅草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隆广镇常皮村、本号镇白水岭特色苗村、光坡镇港尾村以及黎安镇大墩村等建设工程,为全县少数民族民房改造树立了典范;

  二是扶持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办学条件。完成了民族中学扩建,思源学校、思源实验初级中学、中山小学等学校建造,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12所,村级幼儿园6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移民学生除了享受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外,每年还可领取200元生活补助,少数民族寄宿高中生每年可领取1500元生活补助;

  三是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6%、98%以上,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2010年和2011年分别启动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成8所乡镇敬老院,投资9800万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对60岁以上农民和城镇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75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四是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和医疗设施。成立县中医院,建成新的县人民医院,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1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在县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在乡镇卫生院推行“限费医疗”政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大加强,群众能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看病负担也大大减轻。

  (本报椰林4月7日电)

  

  举措

  陵水投3.2亿元实施11个村整体推进扶贫

  ■   本报记者   程范淦   通讯员   陈思国

  全面完成“十三五”扶贫攻坚任务,今年是重中之重。记者从陵水黎族自治县有关部门获悉,该县今年将投资3.2亿元对11个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扶贫,让贫困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脱离贫困。

  按照陵水提出的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计划,该县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1.8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用三年时间巩固提升,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其中,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据悉,陵水今年将投资3.2亿元,完成11个贫困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任务,让这些贫困村全部通水泥路,全部饮上安全的自来水,贫困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陵水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该县将着重抓好贫困户危房改造、改水改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贫困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发展格局;扶持生态条件好、有民族特色的贫困村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乡村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等项目,以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陵水还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旅游餐饮、酒店服务、驾驶、烹饪等技能培训。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贫困人群纳入低保范围,并通过完善低保补差办法,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施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科技脱贫、电商脱贫,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启动移民搬迁脱贫等。

  陵水2014年开始实施贫困村整体推进扶贫,两年已经完成了8个村庄的任务。1月4日,陵水扶贫开发进村入户调查22个调查组分赴10个乡镇100个村委会,共调查完成7865户32738人,完成计划调查的107%,确认贫困户4449户18172人,占全县人口的4.8%。(本报椰林4月7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4月8日    B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