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亚后村着手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贫瘠土地迎来希望甘霖

19.01.2016  09:39

陵水亚后村着手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贫瘠土地迎来希望甘霖

  开栏的话

  脱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确定了“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出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扛起扶贫开发的政治责任,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今起开设“走山乡 看扶贫——聚焦海南脱贫攻坚战”专栏,记者发扬“走转改”精神,兵分多路,深入边远山区、贫困村寨,直击精准扶贫,倾听群众期盼。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剖析致贫原因、扶贫难点、扶贫经验,记录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海南向贫困宣战的奋斗激情,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 本报记者 苏庆明 李科洲 程范淦

  “这里将开展引水工程,并由政府全部出资给危房户建平顶房。”1月15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石关村委会亚后村,镇长陈法荣带着其他镇干部及村干部,再次前来进家访户,开展扶贫工作。“任务很重,但政府一定会担当。”他神情严峻。

  在亚后村,干涸的水渠、丢荒的土地、破败的瓦房,都在诉说着这个黎族村庄的贫困。

  村民颜桂萍家里的3亩田也因为无水灌溉已荒了半年多,她闲得发慌。

  推开颜桂萍家已被腐蚀的木板门,只见已建成30多年的瓦房墙上红砖裸露,屋内除了床,基本空空如也。

  而在亚后村,全村70多户人家,有30多户住在D级危房里。

  看到进村入户的干部们,听到干部们对村里未来的规划,58岁的颜桂萍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笑着说,“引来水,就能多种菜,政府给建平顶房,以后就不担心漏雨了。

  亚后村村民靠种地谋生,但此时农田里却基本见不到人影。在农田边,记者看到,大部分田地看起来跟草地荒坡已经没有区别,田边的水渠一滴水都没有。村民们无奈地介绍,水渠断水已经好几个月了。陈法荣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是从小妹水库引过来的,去年天旱,水库缺水,亚后村位于水渠最末端,更是望水兴叹。

  面对困难,村民并不屈服。颜桂萍有4亩田,3亩荒着,另外1亩,靠抽来的井水,种上青椒,先后摘了3次,一共卖了100元。

  但由于底子薄,亚后村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村干部介绍,亚后村人均月收入不到130元,如按年算,不到2600元,低于陵水2875元的贫困线。

  走进村民黎海燕开的杂货店,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一位村民过来拿起一瓶酒就走,黎海燕也不问他要钱,只记下欠账。对于赊账,他们已达成默契。这是一瓶地瓜酒,价格5元。

  黎海燕的记账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算起来,店里目前共被村民赊账6000多元,最久的欠账有两年了。

  对亚后村的扶贫,政府早有行动。“发过鸡苗猪苗,也办过培训,但成效一般。村民们的再生产观念较弱。我们以前的摸底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现在在加强。”陈法荣说。

  有了政府帮忙,村民的生活开始透出点点亮色。一位村民透露,他刚刚中专毕业的女儿,经过驻点镇干部联系,如今在清水湾一家酒店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

  “政府支持了两头牛,如今我养到5头了。”村民董其雄满足地说。

  董其雄家的变化和干部们的表态令颜桂萍充满期待。“有间不漏的屋子,有一头牛,我就能多养牛,多种菜。”颜桂萍说出了她的期盼。

  记者走出亚后村后发现,同属石关村委会的常皮村,由于实施整村扶贫搬迁,家家户户已住上3层的洋楼。陈法荣告诉记者,今年政府把整个石关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村,已经着手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将在亚后村开展引水工程,并由政府全部出资给危房户建平顶房。

  细雨飘飘。这片干渴已久的土地,正在迎来希望的甘霖……

  (本报椰林1月18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