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婆欲捐献遗体 奔走两年终将圆梦

24.08.2015  22:29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梦想,这是一个很多年轻人都不敢轻易触碰的词儿。可万宁新中农场两位已过花甲之年的叔叔阿婆,却为一个梦想坚持了两年。这个梦想,两位老人一直没让其他人知道,直到事情有了眉目,他才给女儿打去电话。因为他们的梦想,是等离世之后捐献自己的遗体。

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叫王善梅,61岁,是万宁国营新中农场的一位退休职工。退休之后,王阿婆和71岁的老伴儿  日子过得闲适平淡。直到2013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医生想要捐献眼角膜的报道之后,王阿婆觉得自己一下子热血沸腾。

这是王阿婆第一次听说遗体也能捐献,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觉得自己要做个好榜样。王阿婆立即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老伴儿罗阿公听,没想到罗阿公听后也非常赞同。之后,两人便开始四处打听“遗体捐献”的登记办法。

一次听人说起这事儿得到市里的红十字会登记,两人就时常开着新买的代步车到市区转悠;可已过花甲之年的两位老人,一直没找到红十字会的准确地址。无奈之下,王阿婆给《直播海南》打来求助电话。记者了解基本情况之后,让王阿婆与万宁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通了电话。

听到万宁红十字会就在市区,而且登记的手续并不繁琐,王阿婆总算松了口气儿。可转念之下,王阿婆又有了隐隐的担忧。因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刚刚在电话里介绍,从万宁红十字会开始遗体捐献登记以来,万宁只有一例个人遗体登记记录;但后来老人过世之后,家人并不同意捐献遗体,最终没能捐献成功。随后,王阿婆给远在广州的女儿打去电话。

聊到这样的话题,王阿婆的女儿有些伤感,不过还是表示支持父母做出的决定。据了解,像王阿婆这样在各地市红十字会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个案,最终都会汇总到海南省红十字会。虽然海南省红十字会从2002年开始办理“遗体捐献”登记,可受传统观念影响,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人并不多。截止今年6月,海南省红十字会共进行“遗体捐献”登记52例,实现遗体捐献14例。

据了解,捐献者的遗体除了可供医学研究和医学教学使用之外,还可能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移植器官,造福他人。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省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志愿者数量并不多。在一些发达城市,如江苏省会南京,自1996年开展遗体和器官捐献服务工作以来,已发展遗体捐献志愿者6700余人,实现遗体捐献1200多人,捐献眼角膜500多片。让我们一起向那些志愿者致敬。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黄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