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防盗防抢 海口警方秘笈拿走不谢

31.12.2015  09:14

      原标题:防骗防盗防抢

      海口警方秘笈拿走不谢

      时逢年底,购物、业务往来、人情往来都进入高峰期,这时一些不法分子想赶紧捞一把回老家过年。骗子骗术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盗抢威胁安全,令人担忧。如何防骗防盗防抢?民警又有哪些应对之招?别急,海口警方仔细告诉你……

      诈骗盗劫等违法案件进入高发期,海口警方除了给大家支招以外,还同步加强各部门各警种整体联动,跨部门、跨警种、跨区域规模化、精确化的进行打击“两抢一盗”等与市民切身利益有关的违法犯罪。

      防骗 淡定对待各种“免费午餐”

      海口警方提醒,要淡定面对各种“免费午餐”,下面就为大家梳理出几例典型的诈骗手段,给大家敲响警钟。

      “猜猜我是谁”,这是一种典型的电话诈骗,诈骗嫌疑人拨打受害人电话后让其“猜猜”,随后冒充受害人所述的熟人身份,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领导”来电小心有诈,对方打来电话自称是某位领导,不仅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还能说出所在单位所处工作岗位,“领导”暗示年底了让来办公室送礼,或者表示在陪客户吃饭但身上钱没带够,需要汇入某个账户。

      彩票中大奖,这是传统的诈骗手段,目的是骗取各种汇款手续费、保证金、公证费等,却经常有人因为相信“天上掉馅饼”而上当,对于这样的意外之财千万别当真。

      借你手机打一下,打着打着人没影了,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靠人们的怜悯之心实施诈骗。

      低价iPhone以假乱真,最近苹果6手机风行一时,骗子以假乱真,以低廉的价格让人动心,趁受害人去ATM机取款或是数钱之际,声东击西,趁机调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实施诈骗。

      “老衲看你有血光之灾,急需化解”,现在有些诈骗嫌疑人通过宣称能够算命作法、消灾解难来麻痹受害人警惕性,采用需要现金、金器进行作法等方式骗取钱财。

      骗子很讨厌,感情骗子更可恶,有些诈骗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或者陌陌,向受害者发送亲朋好友的求助信息甚至遭遇绑架勒索,让你汇生活费、车费、房租、救命钱等等。

      警方提醒市民须牢记“五不”可防范受骗: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信,不要把家中情况在公众场合告知别人,不要怕小麻烦,不要随便开门。

      防盗 年终岁末需防入室盗窃

      近期,一些住宅小区入室盗窃案件频发,海口警方针对这一情况,梳理出六种常见入室盗窃常用的偷盗手法,提醒广大市民要加强防盗意识,看紧自己的财物,以免遭贼惦记。

      一是溜门入室盗窃,住户留个缝通风后常常忘记关上门,结果容易被窃贼趁虚而入,溜门盗窃。

      二是插片开锁盗窃,在某些老旧小区内,小偷用一张卡就轻易地将门锁撬开,最佳的防范就是在门的外侧添加一小片贴片。

      三是窗外勾物盗窃,有些居民夜间睡觉不关窗户,物品随意放置,小偷利用一支长竿,在竿子上粘东西,轻易地就把物品收入囊中。想通风,又想安全,如何两全其美?民警也给大家支招——可以在两片窗户的两边留一小缝,在下面打洞塞入铁钉。

      四是爬窗入室盗窃,外出时注意锁好门窗,可在室内留灯,使不法分子难以判断出家中是否有人;临睡前可在窗户上挂个风铃或在靠近下水管道的窗台上放置几个酒瓶、易拉罐等;不要把贵重物品放在家中明显地方。

      五是攀爬围墙、屋外管道、避雷线、楼梯花墙入室盗窃,一些居民管道,给小偷提供大大的便利。可在最下一层安装防爬刺或者铁丝网。也可以在管道下涂抹一层滑溜溜的黄油,小偷便难以攀越。

      六是锡纸钥匙开锁入室盗窃,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锡纸就制作成“万能钥匙”,建议广大市民一方面应尽快更换更加安全的C型防盗锁,另一方面休息前切记要将房门从内部反锁。

      防抢

      晚上出行尽量结伴

      飞车抢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手段,不法分子一般两人骑一辆摩托车结伙作案,针对在街上行走的女性或者老人,抢夺其提包、手机或者金银首饰,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根据飞车抢夺犯罪人员的作案特点和规律,向市民群众提几点建议:外出尽可能不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和重要证件;行走时走人行道,不要走人车混和道;不要单手提包,应把提包置于背离马路一侧的位置;到银行取款不要单独一人,避免携带现金徒步行走;如果发现有摩托车在身旁兜圈,一定要加倍小心;一旦提包或者手机被抢,保持镇静,看清歹徒所骑摩托车牌照和型号以及逃跑方向,迅速报警。

      还有一种利用市民到ATM取钱的空档进行作案,如果晚上来取钱,会尽量结伴,避免单身一人,取款时会仔细观察区域内的情况及人员,确定安全了再取。

      如今不少市民都是驾车去银行取款,在取款离开时,最好看一下汽车的前后轮胎下有无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