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有人管交通 儋州“死亡路”变“平安道”

31.07.2014  14:31

      原标题:儋州:昔日“死亡路”今朝“平安道”

      镇村都有人管交通,投重金拉直拓宽道路

      全长近30公里的儋州那东公路,2008年至2010年发生事故交通事故152起,夺取52条人命,其中有多起是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沿线村民称其为“死亡之路”。那东公路连接儋州主城区和西线高速入出口,沿线有2个镇、1个国营农场、38个村庄,辐射农村人口14万人。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以那东公路创建文明示范路为突破口,正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新路。

      管理和服务下镇入村

      然而,儋州农业人口约61万,交警仅有41人,负责农村交通管理的民警只有5人,那东公路沿线的东成镇发生一起事故,出警就需半小时。反应慢的结果是当事人起争执,交通事故变成治安案件。

      面对农村道路警力不足的问题,儋州市公安局从2011年起,在全省率先在乡镇派出所设立交通管理工作站。工作站可以为村民办理车管、驾管业务,处理简易交通事故等。与此同时,各村委会的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交通管理”服务窗口,可以代办车辆年检、注册登记、申领驾驶证及互联网补换驾驶证等业务。

      镇村都有人管交通

      为了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儋州市委、市政府设立市、镇、村三级交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镇长、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担任三级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

      儋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儋州市交通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招录80名交通协管员,补充到基层派出所协助管理交通。同时,建立一支以当地村民为主体的专职有偿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的交通安全员。

      东成镇十字路口,是儋州农村道路的一个枢纽,以前逢节必堵,事故多发。镇长钟志伟告诉记者,市里安排4个交通协管员,镇里又聘请了6名,10名交通协管员负责疏导十字路口及周边道路交通。

      投重金去除“歪门邪道”

      儋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长范学伟告诉记者,儋州市政府投入重金对那东公路及周边乡村道路进行“亮化、绿化、美化”,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力乍村出村路是一段下坡路,而且正好与那东公路对向行驶,村民控制不好车速,就会在村口发生事故,村民称为“歪门邪道”。儋州市政府专门投入资金改造力乍村路口,现在出村的路口拉直变宽了。

      更令力乍村民高兴的是,主城区的公交车开进了他们村庄。儋州市政府承诺,公交车将逐步开通到每一个村庄。

      据了解,经过儋州市持续的投入和整治,那东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那东公路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91起,死亡18人,与前三年同比,事故起数下降40%,死亡人数下降了65%,没有再发生较大以上死亡事故。儋州创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打造“平安乡道”的实践正面向全市铺开。(本报那大7月30日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