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大县迁西千万吨铁精粉产能平稳出清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探索①
迁西发挥市场政府“两个作用”破解去产能难题
铁矿大县千万吨铁精粉产能平稳出清
一边是年产百万吨铁精粉的铁选厂彻底停产,一边是新建的太阳能玻璃厂产销两旺。短短几年间,迁西民营企业家谷连春经历了从“矿老板”到新能源企业掌门人的角色转变。
3月28日,在金信集团现代化的生产线上,一块块平整、光洁的太阳能玻璃匀速滑过。董事长谷连春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这种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每平方米售价达38元,2015年累计生产了500多万平方米玻璃,产值高达两亿元。投身光伏玻璃行业这步棋,自己是走对了。
在迁西,像谷连春这样投身新兴产业的“矿老板”越来越多。迁西县委书记白春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淘汰了近千万吨铁精粉产能,实现过剩产能平稳出清。与此同时,在新兴产业的支撑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增长。
作为全国铁矿资源重点县,迁西铁精粉年产量曾高达1200万吨,占全省的1/10以上。但国际金融危机后,铁精粉价格一路暴跌,迁西8成以上铁矿停产,财政收入、民生就业压力陡增。有人建议:给铁矿企业吃点“偏饭”吧,否则顶梁柱就要垮了。
“这种建议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迁西县发改局局长白羽坦陈,铁选行业对全县经济贡献率曾超过50%,更何况这背后还关联着大量就业岗位。
但铁矿石一业独大也成为迁西转型发展的障碍。迁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阴影下,继续围着铁矿石打转转不会有任何出路。同时,500多个采矿点遍地开花,也给迁西生态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权衡利弊,迁西打响了铁精粉去产能攻坚战。
去产能首先要“断奶”。迁西县委、县政府明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铁矿企业优胜劣汰,不会出台任何特殊政策,更不会动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给铁矿企业“输血”。铁矿企业依靠“输血”度日的路子被堵死了。
同时,迁西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严把产业政策关,彻底关停了400多个采矿点。近5年,迁西未批准一个新增产能铁矿项目。
铁精粉产能逐年下降,如何弥补由此形成的产业断层?迁西县出台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聚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深圳景田公司看中了这里的好山好水,投资10亿元建设高端饮用水项目;北京京能清洁能源投资40亿元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白羽说。同时,通过发展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组织大型劳务输出等,5年来迁西新增就业岗位上万个。其中今年初该县组织的企业用工招聘会,一次性就提供了2267个就业岗位,兜住了民生就业的底线。
短评:用好“两只手” 平稳去产能
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局,迁西县委、县政府没有裹足不前,更没有沉迷于眼前利益,而是着眼长远,利用市场的力量打响了去产能攻坚战,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兜住民生底线,为转型发展赢得了主动。
我省是钢铁、煤炭大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任务异常艰巨。一方面,如何解决这种长期积累下的产业结构矛盾,是我省转型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另一方面,去产能短期内又将带来压力与阵痛。挑战与机遇相互交织,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迁西的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实现过剩产能出清,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让“市场之手”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克服畏难心理,更不能沉迷于眼前利益。对于“僵尸企业”,要狠得下心、沉得住气,停止输血,才能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优胜劣汰。当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不可或缺,要调动这只“看得见的手”,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又要千方百计兜好民生就业底线,才能减少震荡,实现过剩产能平稳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