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故里 强军兴武展新姿
广东省肇庆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抗洪抢险。
广东肇庆地处战略要冲,素有“两江重镇、两广咽喉”之称。这里,还是一片红色沃土,是赫赫有名的“铁军”诞生地。
红土地上爱武情深。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腾飞,肇庆军地着眼瓶颈难题出实招、使实劲,开创了党管武装工作的新局面。
红色基因融入军民血脉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洗礼。“八一”前夕,肇庆市党政领导来到叶挺独立团旧址参加学习。
90年前,叶挺独立团从这里誓师北伐,首捷安仁、攻克平江、勇夺汀泗桥、血洒武昌,铸就了“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团结、铁的纪律”,被誉为“铁军”……
参观刚刚结束,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徐萍华向大家发问:“今天,我们怎样传承光荣传统,让红色文化在这片沃土上继续凯歌高奏?”
引人深思的一问,该市各级用行动来回应。他们建立完善组织、宣传、教育、民政、驻军 “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领导体系,确保有规范的场地、有统一的教材、有专业的队伍、有专项的经费。近年来,全市投入1亿多元,建起100余个国防教育基地(馆、室)。
为进一步拓展宣传教育阵地,肇庆市还在电子显示屏增加国防教育公益广告,在党报党刊开辟双拥宣传教育专栏,拍摄《北雁南鸣》《梦想庄园》等红色题材电影,开展“爱我国防,唱响肇庆”群众性歌咏比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爱国拥军、支持武装,成为了肇庆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今年6月,市委书记徐萍华组织3名新任职的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谈话,宣讲国家安全形势,学习党管武装文件,逐一颁发任命状。
红色基因今有传承。近5年来,肇庆市先后有3个人武部跨入广东省军区“标兵人武部”行列,肇庆市委也被评为广东省“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六届被广东省评为“双拥模范城”。
制度威力破解工作难题
2013年9月,该市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梳理出多个急需解决的武装工作现实问题,比如开展工作靠感情维系多于靠法规约束、经费增长需求受限于地方财政、军转干部增多而政府机构编制缩减……
遇到难题怎么办?“党管武装,不仅是管方向,还要解难题。”市委议军会上,与会领导一致认为,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该市坚持多年的党管武装工作协作机制是:军地每月互通一次情况,每季度组织一次形势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年对武装工作进行联合研究部署、联合发文指导、联合检查考评。为实现军地资源共享对接,该市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均由政府牵头成立协调运行机制,主动邀请驻军领导参与决策,充分考虑国防动员需求。
为了使党管武装工作有章可循,该市先后出台《武装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民兵经费保障的通知》等11个法规文件,覆盖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军转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等方面。该市还专门出台规定,对住房困难的城镇户口复退军人免除廉租房房租,对农村户口生活困难的复退军人实施住房改造;制定全市统一的复退军人医疗困难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对因患重大疾病住院,在医疗保险赔付后仍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对象给予临时救助。
在一系列制度机制的推动下,该市各级领导班子开展武装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近年来,共有38名专武干部被提拔到乡镇以上领导岗位任职,5名市县领导被广州军区评为“国防之星”,9名市县领导被广东省评为国防动员工作先进个人。
创新驱动激活一池春水
2011年初,在肇庆军分区指导下,四会市人武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该人武部与地方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数控智能沙盘,搭建起了一体化指挥平台。
试运行期间,专家组提出:该平台设置指挥员、地理信息、作战数据、水文气象、情况研究等15个席位,如果仅靠人武部把15个席位中的内容全部加载,不仅难度大,而且资源浪费严重。
“把地方的信息资源有选择性的融合进来,才能更好地体现一体化指挥平台的价值。”一位地方领导的意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很快,肇庆军分区协调召开军地联席会议,邀请地方13个部门领导观看指挥平台演示。会上,多个部门主动表示要提供共享数据资源,为军地联合指挥提供依据。有一次,怀集县、封开县遭遇严重洪涝灾害。肇庆军分区启用指挥平台,所属民兵轻舟分队闻令而动,连续奋战3昼夜,转移群众近千人,转运物资100余吨。
创新驱动带来效益倍增。针对部分复退军人想干事缺平台、想创业无资金、有困难需救助等情况,该市复退军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创业扶持、困难扶助基金,采取政府出资、爱心捐助、企业支持等形式,筹集资金开展帮扶,着力加大对复退军人创业就业的服务力度。
9月初,肇庆市星湖广场人头攒动,37家大型民营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上千名退伍老兵踊跃参加,当天就有89名退役老兵与企业签订了合同。
强化三种意识推动武装工作创新发展
广东省肇庆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徐萍华
党管武装,是我党我军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确立的政治原则。习主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分内之事,满腔热情为军队建设、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地方党委政府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科学统筹,加强指导,突出重点,下大力抓好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推动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发展。
强化首位意识,高举听党指挥这面旗帜。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保军事机关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在拓展内容、改进方法、丰富手段、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开展教育,增强时代感和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和战斗队思想,激发参训兴武热情,提高后备军战斗力。
强化龙头意识,突出备战打仗这一核心。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和军事训练中心地位,以强有力的工作集聚强军兴军正能量。要着眼形势任务,调整民兵组织布局,优化组织结构,改进编组办法,高标准抓好民兵整组工作。要科学判断可能担负的非战争行动任务,把民兵维稳处突、应急通信、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等应急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使之成为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实在管用的骨干力量。要按照实战化训练要求,广泛开展“训、考、比、拉”活动,不断提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应急应战能力。
强化融合意识,做好军民共建这篇文章。要注重在抓方向、促发展上下功夫,军地共同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途径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不断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积极研究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决策、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党管武装常态化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党管武装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水平。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走开军地联建、联训、联防、联保的方法路子,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