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二代”钱成:大山深处18年 南渡江源头独守水文站

17.11.2014  23:47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南渡江的源头有一座建站71年的水文站,由于地处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大山深处,群山环绕人迹稀少,水文站几乎与外界隔离。但是,这里检测的数据,为南渡江下游琼中、定安、海口等市县的数十万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而在台风季节,这里可以为下游地区防汛提供第一手的预警信息,对琼北地区的居民生活、防汛抗旱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送水文信息,站里的唯一女职工钱成在深山里整整坚守了18年。
        扎根深山  面对寂寞  矢志不渝  当好水文忠诚卫士------摘自钱成日记
        下山、读表、记录、取水样、测水流,向县城发报,每隔一个小时完成一次,一天12次,钱成做了78840次,也就是18年。
        钱成工作的福才水文站始建于1943年,是海南最老、最偏远的水文站之一,地处白沙大山腹地,距离南渡江源头约30公里,距离松涛水库入水口约20公里,长年肩负着南渡江、松涛水库水文信息的监测与拍报任务,为白沙、琼中、儋州、澄迈等市县提供防灾减灾基础性水文数据,钱成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岗位的重要性。
        钱成的父亲是一名老水文工,1996年退休之后,23岁的钱成接过测量仪,只身来到大山深处,成为站上历年来唯一的一名女职工。
    同期声:福才水文站水文工  钱成
(不管多困 也不敢真的睡  都是不时的看时间  就是两个小时)
    每晚独守大山,面对近乎与世隔绝的孤独寂寞,钱成用记日记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她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无私忘我,献身水文,灵魂深处的真情闪烁着返璞归真的美丽。
        与孤独相比,夜晚的工作更让钱成感到恐惧,每隔两个小时下山采集一次数据,她发明了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为自己壮胆。而除了这些,钱成还要经常面对深山里不时出现的蛇、虫侵扰。
        同期声:福才水文站水文工  钱成
(开始的时候以前都是很怕,后来就慢慢成习惯了,就是说一定完成我自己的工作)
        距离水文站10公里,有个黎族村寨那吉村,今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来临,0点21分,时降雨量达到70毫米。多年的水文工作经验让钱成意识到,水位还会继续往上涨。上报完水位后,钱成转身冒雨跑向那吉村,挨家挨户通知村民转移到楼房上,还帮村里的老人把家里的电器、粮食搬上楼。一切妥当之后,福才站水位记录已经达到203.48米,超历史记载最高水位1.94米。那吉村里汪洋一片,村民的损失却降到了最低。
        同期声: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那吉村  村民
(叫我们大家注意  台风啊 大家该避就避  她都是第一个冲在前的人)
        自此以后,水位上涨过高就跑往村里通知,成了钱成主动承担的额外工作。
        从水文站进城有20多公里的山路,进出不方便。钱成在山里开辟了一块菜地,工作闲暇,翻土种菜,既排解了寂寞又解决了温饱。一份炒白菜,一碗米饭是钱成平日最常见的一餐,一般出山回家看女儿才吃上一顿肉。
        钱成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由于长期不能照顾家庭,女儿3岁时丈夫跟她离了婚。
        如今,12岁的女儿独自一个人在白沙县城上学,由于每次离开水文站不能超过2小时,来回时间很紧张,钱成一般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多日不见的母女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女儿从小就学会了自己洗衣做饭,料理生活,这多少让钱成有了安慰。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钱成不得不和女儿告别,冒雨赶回到了水文站。因为雨天河水上涨,她来不及穿救生衣就迎着水势来到水尺前。
        同期声:福才水文站水文工  钱成
(我爸走后  就把这份工作留给了我 我爸就希望我继承他的这种遗愿 然后好好的把水文工作搞好  就是不怕辛苦 也不要就是这样)
        18年来,钱成在创造测报工作零错报、零迟报、零缺报、零漏报的记录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排解孤寂的方式,那就是对着大山、河流大声呼喊,或许她用这种方式说出了自己坚守的理由。
 
 
        (文字编辑:宁博    视频编辑:张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