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利益轻服务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走远吗

04.07.2014  12:51

  7月初,南海网记者连续多日调查发现,海口数字化信息亭的运作并没有合理的规划,因布点不均、乱占人行道、挤占盲道等遭到市民投诉,而建好的40个网点因无法接电等客观原因没有投入使用。(据南海网)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最为市民诟病的是其在规划上的种种不合理。布点不均、乱占人行道、挤占盲道,已建成的215个数字化信息亭,有50多个网点因为无法接电无法使用。已提交审批的300个布点,有75个因占压盲道、影响行车视线等需要重新选址。这些占到所有规划布点的近一半。

  现有的数字化信息岗亭中,只有2个岗亭装了电脑终端,用于市民借车服务,其他的岗亭,都是纯粹的小卖部。还有又不少市民反映布点不均,在人流量大的路段,数字信息亭较多,而人流量少、却正好适合骑行的的地段,如滨海大道、长堤路等每条路都只有一两个站点,市民需要骑行一两公里才能停放自行车。

  一个耗资6000多万、占用全海口市公共资源如此多的公共服务项目,为何在规划上有这么多的漏洞呢?作为一个被相关部门认为在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上“有经验”的公司,为何在设计规划时连数字化信息岗亭能不能接电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考虑?说好的数字化信息亭,为何挂羊头卖狗肉,变成赤裸裸的小卖部?又为什么会犯挤占人行道、盲道这样低级的错误?

  之前曾有网友调侃,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方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所谓经验,就是其在三亚运营功用自行车项目失败的经验。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三亚的公共自行车虽然踪迹难觅,但从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该项目在上马时,存在着布点不合理,数字信息亭重商业效用轻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死火的重要原因。而在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商,虽然有所改进,这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比如说,海口公共自行车在当初做分等级规划之时,就已经明确了最大服务半径两公里的距离。这应该是吸取了三亚的教训了的。但是,在实际布点中,仍有繁华商圈布点多、人少路段布点少的问题。喜欢在海南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越是那些人少的路段、江边、海边,才适合骑行;繁华商圈因人多车多反不利于骑行。当然,如果我们反过来想,繁华商圈虽然不利于骑行,但广告可以卖得好,小卖部的生意也会兴隆很多。

  海口公共自行车反其道布点,其主要是为了打造绿色慢行系统项目”、推进海口自行车运动,还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相信不管是商家,还是老百姓,心里都有一笔明白账。

  海口公共自行车在规划上的布点之糙、上马之急叫人很难相信洋嘉公司建好这个项目的诚意。一个惠及200多万市民、并以市民游客需求为依托的公共服务项目,首先考虑的不是市民的意见,不是考虑市民游客的出行习惯,那这个项目最终被市民接受的可能性,也极其有限。

  在海南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无论是海口还是三亚,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前景都是非常好的。但如今三亚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数字化信息亭已经长草,海口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尚未完成诟病已多。海口公共自行车会重蹈三亚的覆辙吗?我们不希望,相信有关部门也不希望吧!(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