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在海南大学讲解汉字之美 给学生签名

10.12.2015  10:47
郑愁予在海南大学讲解汉字之美 给学生签名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郑愁予给海南大学生签名

  记者彭桐  实习生李珊珊

  12月6日,郑愁予在海南大学给师生们作了一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虽然刚过83岁生日,但郑愁予着西装领带,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滔滔不绝地进述两个多小时,没有停下喝一口水。而当讲到代表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汉字来源时,郑老显得更加兴奋。

  郑愁予最喜欢的汉字,是青字。他写过一首诗叫做《宇宙花瓶》,原因是天文物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称宇宙有两亿行星,形状像一个花瓶,郑愁予说:“这个我们没办法解释,我就用这个花瓶写了一首诗,里面都是关于水的!

  我们一个伟大民族的图腾与什么最有关系呢?郑愁予认为,就是龙和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龙就是水的化身!

  “水有涘必有歌,这是岸上的意思,于是华夏文明的政治开始了!”郑愁予阐述说,这个政治为什么是华夏文明,因为是治字,“我们从那么多汉字里面来找出一个治字,三点水带个台,这个台不一定是高地,古代是指常常有祭祀用的这个地方,即祭天之地!

  郑愁予从汉字和神话传说里找他相关观点的关联,进行妙趣横生的解读。

  “水和丝代表了不同的华夏民族进展的力量!”郑愁予说,高原有皇帝驭驾则文明挚动万方,后土凭嫘祖缫丝则文明拓展万端,“皇帝是查拉尔大草原的,是在山西开始征服统一了华夏!

  “而舜是个音乐家,他以自己用弦来做琴,”郑愁予深情阐述“”之奥秘说,“由此让我们知道农业发展那时已经很高度了,已经有丝了,他那个弦是用丝做的!

   名家名片

  郑愁予,台湾著名当代诗人,于1933年出生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等重要代表诗作,多篇诗作收录在海内外多部教科书。 

(海口网12月1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