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最大史前遗址史大港村变身“精品示范村”

01.12.2015  19:26

  陵水大港村:古遗址上发新枝头

  一个小小村庄,拥有数个千年乃至史前文化遗址,这让陵水大港村声名在外,吸引人们前来探寻一份历史的苍悠。

  陵水南部临海,海水北上之路,被南湾岭拦腰截断,只留了一道狭口,供其通过。浸入里面的海水被陆地四面包围,形成内海。内海往北深入,逐渐收缩,形成一道港湾,当地人称桐栖港。桐栖港的尖顶处,就是属于三才镇的大港村。

  大港村靠海,但除此以外难说和海有什么关系。村民进出,也如其他地方一样,只通过陆路。入冬时节,海南的阳光依旧火热,我们从陵水县城驱车南下,不一会儿就到了。

  史前文化遗址丰富的“新农村

  大港村道纵横交错,分隔出成片但各户又自成一体的院落。从村口沿主道走,可抵村末一派绿悠悠的农田。村道被苗木簇拥,绿中带红的三角梅、叶子肥大的山猪苗从脚边拱出,龙眼、芒果等果树也点缀着各家院落,带来美丽乡村的气息。抬头便望得见的一面山,少数亭亭的槟榔和椰子树,还有偶尔穿道而过的牛车,显出它的怡然自得。

  但大港风貌以民居为主,并不高大的树木只可算其中的点缀。加之硬化的村道平坦洁净,新式平房占了民居很大部分,使大港不似传统农村的悠悠古风,而是典型的“新农村”。

  大港村的声名使我们想象它应该有一副古老的模样。某种意义上,论历史厚重感,没有多少村庄能与它相比。包括大港村与同属港演村委会的后港村在内,这里共有大港村遗址、桥山遗址、港演城址、陵水旧县坡署址、汉代孟坡瓮棺墓、明代女墓葬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其中大港村遗址和桥山遗址皆属史前遗址,对于探索海南史前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1957年的一次发现,使这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当年,广东省文管会文物工作队来到大港,采集到一批石器、陶片、纺轮、网坠等文化遗物。这就是大港村遗址。1963年,广东省博物馆文化工作队来复查,发现遗址侧断面有一层含有丰富陶片的文化层,长达50至60米。

  此后,历经多次调查试掘,专家确定大港村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450米,是陵水乃至海南一处范围大,遗物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它的进一步的发掘为研究海南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性质和年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3年前的发现更是让大港村大名远扬。2012年,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大港村遗址周围进行调查,发现了桥山遗址。2013年的全面挖掘发现,桥山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是海南岛发现的最大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颇为罕见。专家说,从出土的文物看,桥山遗址可能是一个原始部族的聚居地,距今可能3000年到4000年。

  但这些历史似乎都太过于遥远,也埋藏得过于深入,以至于今天看起来并没有在大港留下多少痕迹。我们探访大港村遗址,以为它会潜藏在某个幽僻的角落,没想到它就位于村中间,只留了海南省政府竖立的一块碑子。桥山遗址,被村民喜爱的芒果和西瓜覆盖。

  “高公”建起的大港村

  设想中的那份肃穆与厚

  重,起码在表面上并不存在。大港人也不认为自己的历史与上古先人有什么关联。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耀。

  村经济社社长吴启坤说,他的七代祖宗吴道芳在清朝时曾在广东当巡抚,被村民尊称高公。大港村就是高公过来建立的。高公名倾一时,在港演拥有大片土地,同时还建了座宏大的公庙。“庙有十三进,三个公比人大。”按吴启坤的说法,上世纪前半叶,海南南区乐东、三亚、陵水、万宁乃至琼海、文昌等地的人们,尤其是当官的,都会来大港公庙进拜。

  但历史在这里似乎总是要悄然滑落。出生于1974年的吴启坤说,此庙在过去破旧运动中被拆毁。有趣的是,他听老人说拆除的年份是1958年,但“破四旧”运动是1966年才开始的。拆除后,村民没钱建起,就在自家院里安了神龛,方便祭拜。

  也许,对村民而言,除了村中集聚了几百上千座坟墓的墓地外,最有历史当数两棵老榕树。村民们叫它们“龙凤树”或“连理树”。其中一棵长在文化广场,被明确为有285年树龄。无事可干的老汉们,戴着草帽,常到树下闲聊。

  大港人对自己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举重若轻。这个村现有人口近600人,耕地面积3500亩。全村人都种田。吴启坤说,过去大港也有人打过渔,后来觉得赚不了钱,现在基本没人打了。但守着海,总不能浪费,就开起虾塘鱼塘。86岁的吴兴隆说,除了1950年代,自己后来没有挨过饿。

  如今,大港人积极拥抱新的生活。依靠种养,去年大港的人均收入近9000元。去年,陵水把这里作为“精品示范村”进行打造,未来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建设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文明新风吹来,家家户户力争“卫生家庭”,获得了“陵水县卫生村”的荣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高山巍巍,沧海悠悠,田翻细浪,槟椰婆娑。历史在这里既厚重而又轻盈,大港村并不寂寥,却依然怡然,并将变得更加美丽。

  链接

  大港村一带文物遗址

  大港村遗址

  大港村遗址是陵水乃至海南岛的一处范围大、遗物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7年广东省文管会文物工作队在这里采集到石器、陶片、纺轮、网坠等文化遗物。1960年代至1980年代,广东、海南考古学家曾多次来此调查试掘,发现遗物点7处,逐渐确定遗址范围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450米,遗物有陶片、缸、釜类等。1979年该遗址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山遗址

  位于大港村。考察发现,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约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经测量,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左右,中心地带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是海南迄今发现的最大史前遗址。

  港演城址

  位于与大港村相邻的后港村。据考证,城址建于元皇庆年间(1312年),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800米,城墙采用夹砂红粘土夯筑,按地形布局成梯状结构,东侧现存城墙长约15米,高约1.5米,厚约2米,南西北三面已被破坏,仅存残迹。

  陵水旧县坡署遗址及明代女墓葬

  位于后港村西北侧,是元代仁宗时陵水县署治所。1986年旧县坡署遗址考古发现,此处还有一明代女墓葬,但棺木已全部腐烂,存有部分遗骨及银饰。

  孟坡瓮棺墓

  位于后港村孟坡。瓮棺墓为海南汉代时特有的一种墓葬。1986年调查发现并清理,葬具为二瓮一釜。(庆民辑)

  制图\石梁均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