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海南博物馆的独门功课
高空航拍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小朋友展示海南省博物馆“南溟子”产品。本报记者 武威 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里的黎锦织锦展示。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须鲸标本。
■ 高天胤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希望更加了解、亲近旅游目的地。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莫过于走进当地的博物馆,一探这里的藏宝及其前世今生。到博物馆究竟看什么、怎么看,也成为一部分人犯愁的问题,很多人参观博物馆,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未能得以发挥。那么,逛博物馆需要做什么功课?逛海南博物馆又有哪些独家功课?
海南省博物馆 在这里读懂海南
坐落于省会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作为综合性的地方志博物馆,通过九个主题常设展馆,在将海南省历史依年代梳理展示之外,更是广纳了水下考古发现、花梨沉香科普、特色风俗技艺等内容。此外,在一层西侧还建有多媒体沉浸式展厅,利用环形大屏,活化了馆藏珍品《琼黎风俗图》。同时,省博IP——南溟子,也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进行贯穿整个展厅讲解介绍,观众可以跟随这位俏皮可爱的海岛娃娃一同感受琼岛风情。
博物馆展览多见,而以一个主题串联起多个展览的博物馆却不多见。省博的展览自成体系,它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濬的《南溟奇甸赋》为纲,策划出由“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等三大基本陈列、两个专题陈列以及非遗“四个一”组成的完整展陈体系,将明代理学名臣丘濬《南溟奇甸赋》中描绘的海南奇景真实呈现,跃然于公众眼前。其中“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荣获了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同样在一楼进行展示的还有来自800年前的“华光礁Ⅰ号”。这艘宋代商船在行驶过西沙群岛华光礁附近时不幸触礁沉没,现作为我国第一艘被打捞上岸的远海沉船,收藏展示于省博。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船上所载丰富货物的展示,剩余船体的保存与研究区域也是展厅的一部分。观众可以透过玻璃窗,感受这些沉睡在南海的船木所散发的独特气质。运气好的话,还能近距离看到研究人员如何对其进行维护,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体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文化、历史与建筑的综合体
在《贝聿铭全集》的序言中,建筑家贝聿铭在文章开头中提到“博物馆是一切事物的总结”,而这一段文字的结尾,贝聿铭则写道,“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位于千年渔港琼海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便是这句话的直观呈现。立于南海之滨的巨大船型馆体,在展现建筑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馆内通过五大常设展厅与临时展览,陈列我国先民们自古以来在南海耕海牧鱼的实证,讲述水下考古与对外交流的故事,展示南海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
那艘守候了八百年之久的“华光礁Ⅰ号”,也在这里获得了新生。一艘近乎1:1复制的完整船体,静静地停泊在展厅窗外,迎接着往来如织的游人。同样获得重生的,还有一只13米长的南海“鲸”灵。这只须鲸搁浅于澄迈桥头镇,后几经波折,被馆方收藏,在经过复杂而艰苦的标本处理工作后,曾潜行深海的它,如今得以以另一种姿态,翱翔于空中。
除了展品,文创也是南海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早在建馆伊始,南海博物馆就把文创列为博物馆的重点工作,展览一出,文创便出。其设计理念是让市民游客把文创产品当作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把文化带回家。南海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出品海洋风情、“华光礁Ⅰ号”、南海礼物等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文创产品,以出水瓷器为灵感的双鱼洗单杯、手包,以珊瑚和贝壳为元素的首饰、书签,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味。
本地海鲜制作海鲜炒饭做成网红“锦鲤”状、波纹绿茶芝士蛋糕设计师将“波浪”元素融入蛋糕设计……在馆内,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联手打造的南海餐厅独具特色,游客不仅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有关南海文化的藏品,也能在琳琅满目的文创美食中品出南海文化。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沉浸式体会“黎锦光辉艳若云”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位于五指山市北面牙蓄岭上,其前身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海南建省后,改称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是一座以贮藏、陈列海南省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文物,以及研究海南各族传统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该馆布局以干栏古朴的回廊为纽带,组成中国传统四合院型的建筑群,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朴壮观,具有民族特色,中庭石阶上耸立着两根巨龙石柱。
地处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本身就带着些许“世外桃源”的气质。在峰青岭翠的五指山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这座风格别致的四合院建筑,在阳光下显得尤为壮观。作为海南省最早建设的博物馆,1986年便对外开放,以研究海南黎、苗、回等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为宗旨。在2018年扩建更新后,馆内设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3个展馆,集中展示了海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纺织文化与民族艺术。
黎、苗、回三族,是世居海南的三大少数民族,其中黎族也是最早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居民,现今已达160余万人。黎锦纺织,也是海南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而在中国纺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纺织家黄道婆,据说正是在居身黎寨的三十余年中,学习纺织与栽棉技术后,回到松江教授乡人改进纺织技术,而后“衣被天下”。在纺织文化展馆中,收藏展示的黎族踞腰织机与琳琅满目的织锦服装、纹饰繁复的龙被,便是最好的见证。这间博物馆通过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美术人文成就等多方面展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
省民族博物馆展馆中,还运用了现代科技互动手段,介绍海南的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族源、从业、社会生活、文化习俗,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是了解海南历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给出一个小建议,可以选择在下午三到四点进入展馆,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参观完后,于日落时分走出展馆,正遇夕阳透过山间薄云直穿天际。那一刹,方知何为“黎锦光辉艳若云”。
【作者系博物馆美术馆研究专业硕士,现供职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课外功课推荐
●图文报道
●纪录片
《织锦上的黎族》
●纪录片
《“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纪实》
制图/许丽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