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路通 在路上——记白沙公路分局局长赵民东

12.08.2014  04:24

为路通  在路上

——记白沙公路分局局长赵民东

在白沙县县道光青线打炳一桥抢修现场见到白沙公路分局赵民东局长时,我们一时都没认出来。原本皮肤白皙的赵局长变得皮肤黝黑,上衣被汗水浸湿,裤脚及鞋子上沾满泥土,整个人消瘦了许多。受台风“威马逊”袭击,导致白沙公路分局管养的省道什邦线、县道光青线等遭到严重水毁。在抢通之前,他天天坚守在水毁抢修现场,一天都没合过眼,嘴角上火冒了泡,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甚至吃饭都是在现场简单地吃点快餐解决。

19日凌晨4点,省道什邦线K46+200处整个涵洞被冲毁、九架岭多处塌方、木棉桥便道大水淹没,造成白沙县城通往外界的交通主干线阻断,无法通行。4点10分,在接到灾情告急信息后,赵局长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全体工作人员及所有抢修设备全出动,并派人设置交通警示牌,组织人员连夜守桥。19日,天还没亮,赵局长顶着狂风暴雨,早餐也顾不上吃就跑到水毁现场,看到被暴雨冲毁的涵洞,赵局长没有丝毫的犹豫,来不及挽起裤脚,跑到水毁点勘察受损程度。一整天冒着大雨在现场部署抢修工作,指挥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进行抢通。看着他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一天也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吃过一粒饭,这让一旁期盼公路早点抢通翘首等待回家的当地老百姓不由敬佩公路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挑灯夜战。19日晚上23时什邦线K46+200涵洞恢复通车。

由于县道光青线打炳一桥引道被冲毁面积较大,现场工作面窄,车辆夜晚施工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不宜采取连夜抢修方案。为了加快抢修进度,连日来,每天7点前,赵局长就已赶到抢修现场指挥工作。“路不通,我们公路人的心情也不畅通,睡觉也睡不安心啊!”虽然一脸疲惫,但是在县道光青线打炳一桥抢通现场,他还是认真地指挥养护工人清理桥梁傍边的杂物,督促挖土机压实刚填埋的桥梁引道。

为了了解该线路的通车时间,晚上10点拨通赵局长的电话时,此时他还坚守在现场,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但是他高兴的告诉我们:“路通了,路通了,明天救灾车辆可以把救灾物资送到村里了。”此时,在现场高兴的不止赵局长一个人,还有6天6夜坚守在公路一线的青松道班养护工人,以及青松乡1万多人的村民。“感谢你们,我们终于可以有饭吃有水喝,我们的家人也可以回家了!”打炳村姓王的村民握着我们公路养护工人的手哽咽了。

赵局长连续奋战在公路抢险一线,而他的家人在灾情严重的海口。台风过后几天,海口全城一直断水断电,可他没来得及打电话询问情况,也没顾得上回家。为了早日抢通公路,他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奋战在公路抢险一线。

白沙公路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多措并举,不畏艰难,昼夜奋战,全力开展灾后抢险修复工作,并用最短时间内确保公路快速恢复畅通,得到了省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白沙县政府下拨救灾资金10万元,并发来了慰问短信:“向省局,县公路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你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追求。再次感谢你们”。

(本报通讯员 赵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