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25.12.2015  08:25
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 海口网
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 海口网
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 海口网
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 海口网
60年,追寻英雄铭刻时代坐标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雷锋

  1960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刊发通讯《一株茁壮的新苗——新战士雷锋光荣入党的经历》,首次对雷锋进行了宣传报道。该文介绍了雷锋铁心跟党走、忠心报党恩,倾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怀,很快在大江南北座座军营中引起反响。1961年1月,《解放军画报》刊登题为《苦孩子·好战士》的雷锋图片报道。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牺牲。8月24日,解放军报专门在一版刊发雷锋牺牲的消息。在一版发一个战士牺牲的消息,这在军报历史上也是第一次。随即,解放军报以宣传报道、刊登雷锋日记等多种形式展开了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宣传。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刊登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此在社会各界全面掀起了学雷锋热潮。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追寻雷锋足迹,弘扬雷锋精神已成为解放军报永不枯竭的新闻素材和永恒不变的宣传主题,其宣传规模之大、刊稿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新中国的报刊典型宣传史上也是罕见的。据有关数据统计,几十年中,军报涉及雷锋的稿件达13000余篇。从欧阳海、刘英俊、张华到“雷锋班”“鼓浪屿好八连”……伴随着这一个个平凡而响亮的名字出现在解放军报上时,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早已让“雷锋精神”根植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沃土里,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广阔天地中。

  苏宁

  1991年4月,苏宁同志在一次训练中为保护战友光荣牺牲。军报编辑部在得到这一线索之初,对苏宁的印象是:一个出身高干家庭的团级干部,能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部属并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在 “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思潮逐渐开始泛滥的上世纪90年代之初实属难得。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发现,苏宁不仅是一个舍己救人的领导干部,还能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现代军事科学高峰。

  就在苏宁牺牲前的几个月,海湾战争全面爆发所引发的头脑风暴,掀起了全球军事变革新浪潮。而苏宁身上那种学习钻研军事专业技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恰恰为那个年代身处变革潮头的中国军人树立了光辉榜样。基于此,军报进一步挖掘了苏宁刻苦钻研的先进事迹,除刊登相关报道外,还原文刊发了他生前撰写的学术论文。1993年2月,军报以《一腔热血献国防》等7篇长篇通讯和《钻现代化干现代化》等评论员文章,突出宣传了苏宁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未雨绸缪的敬业担当精神。同年8月4日,军报按上级指示发表了军委领导“以苏宁同志为榜样,现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等题词,使苏宁这个典型更加坚实地挺立在了新军事变革潮头。

  杨业功

  2005年6月下旬,按中宣部、总政要求,当年“八一”建军节前,杨业功同志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在新闻媒体集中推出。

  为了让这位“高大上”的导弹司令形象深入普通官兵的心灵,军报派出了由一名副总编带队的采访小组,考虑到要采访杨业功同志的妻子和其他女性亲属,小组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女记者。在半个多月的时间中,采访小组辗转多地,先后与杨业功的亲属、部下、朋友等50多人面对面交流,真实还原了杨业功同志的形象,并决定从不辱使命打造利剑、廉洁自律、学习创新、求真务实4个方面,展示杨业功把打赢当作事业的崇高形象。从7月下旬开始,《导弹司令的生命之光》《自古为将廉生威》等4篇通讯在一版连续推出后,在军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为进一步拉近杨业功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编辑部又策划组织了《铁骨柔情亦英雄》等一组辅助报道,并安排参与采访的几名同志每人又写了一篇“记者眼中的杨业功”采访手记,从而使导弹司令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杨业功逝世10年后,2014年8月,军报再次突出报道了其艰苦朴素的作风、勤政为民的品格和廉洁奉公的崇高思想境界,使杨业功这位“军中焦裕禄”成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范教材。

  李中华

  对于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的宣传,源于一次空中特勤的处置。那次李中华在试飞某新型战机,在飞机快要降落,倏然滚转倒扣的紧要关头,李中华沉着应对,关掉所有自动控制开关,将飞机变成人工模式,并操控飞机翻转过来,最终安全着地,保护了飞机和宝贵的试飞数据。

  这一线索报到军报后,编辑部认为当时正值新型飞机定型、列装部队较多的几年,宣传试飞员这个群体有着特殊时代内涵。事后,编辑部派人飞赴李中华所在部队详细了解其情况后发现,此前李中华曾多次执行重大科研试飞任务,能熟练驾驶3个机种26种机型执行任务和进行风险课目试飞,是一名非常过硬的试飞员。不久,军委领导也去其所在单位视察,在听取空军领导有关李中华的情况汇报后,欣然接见了他。从2007年1月开始,军报全面展开了对李中华的宣传,分别在头版连续刊发了以《中华冲天之志》《中华搏天之识》《中华惊天之胆》《中华高天之情》为题的4篇主通讯,并以“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临危不惧勇攀高峰”为题,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浓墨重彩、全面生动地定格了李中华这个英雄试飞员的形象。

  三七二潜艇

  2014年3月中旬,海军司令部潜艇部参谋马泽的一份关于海军372潜艇成功处置险情,并带伤完成战备任务的报告,被海军领导作出批示肯定。一次战备拉动任务中,372艇遭遇“掉深”险情。在面临艇毁人亡的紧急关头,该艇海上指挥员、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支队长王红理果敢决策、沉着指挥,全艇官兵通力协作,奋力排险,最终使潜艇成功脱险。

  军报编辑部在了解到这一新闻线索后认为,372潜艇官兵所表现出的这种血性使命担当和过硬军事技能,恰恰是在强军目标指引下,当代青年官兵应推崇和学习的,很有宣传价值。在中央还没有展开大范围宣传之前,军报就在4月9日的部队新闻版头条,以《锻造无畏的“水下尖刀”》为题,报道了372潜艇锤炼打胜仗能力的一则通讯,介绍了一下那次险情的处置过程。5月27日,在部队新闻版再次报道了372潜艇所在支队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有关情况。不久,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对372潜艇官兵群体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9月,中央军委和海军分别给王红理、372潜艇荣记一等功的通令签署发布后,军报再次全面展开对372潜艇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在全军官兵中兴起了勤于苦练、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强军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