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

12.06.2014  19:05
   

  12日,云南腾冲,清晨时分,暖暖的阳光照在这座边疆县城,此刻如此安宁平静。

  这一天,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回家了”,英烈们的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即墓地的泥土)分别装于24个骨灰罐,归葬在云南省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据介绍,本次活动原计划从缅甸南坎、八莫、腊戌、芒友寻取中国远征军遗骸。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最终寻取到了原葬于南坎的425位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和原葬于八莫的210位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按照民间习俗火化后分别装于22个骨灰罐,以及腊戌、芒友阵亡将士墓地圹兆土分别装于2个骨灰罐。

  边城腾冲,国殇墓园,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高3.99米的《中国远征军》雕塑,再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中国远征军青年战士以树叶为伪装、头戴钢盔、手持步枪、脚穿自编草鞋,沉稳有力,目光坚定的威武形象。

  载着英烈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向国殇墓园,各界人士及当地民众肃立道路两旁,迎接久别祖国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回家”。

  9时10分许,司号者吹奏起安魂曲,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护灵者手捧骨灰罐,在手执黑伞的另一位护灵者护卫下,缓步走到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随后将骨灰罐安放在墓地的地宫中。

  碑塔高耸、乐声低回,浑重而肃穆,近千名素衣简装的人们,静穆庄严。青山为证,他们,“回家”了!

  随后,出席活动的嘉宾和各界人士在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鞠躬悼念。按照当地风俗,腾冲乡贤在归葬仪式上宣读了祭文。

  归葬仪式间,树上蝉声未断,呜咽含悲,它们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段历史。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的英雄部队。从中国远征军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关于这一点,众多的二战史研究专家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二战史研究专家、民间学者戈叔亚说:“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中缅印地区的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的战略反攻并取得彻底胜利,更是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笔。

  2014年,时逢滇西抗战胜利、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70年。70年前,中国远征军经过浴血奋战,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腾冲。国殇墓园安葬了当年收复腾冲战斗中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以及2011年迎回的19位在缅甸阵亡远征军将士遗骸。如今,这些中国远征军英烈与他们的战友终于安葬在一起。

  多名耄耋之年的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从各地赶到腾冲,迎接战友“回家”。他们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行进,有的凝视着战友的骨灰、有的眼里噙着泪水。曾参加过收复腾冲战役的老兵李华生说:“看到战友们回家,我们感到很欣慰。”今年已经100岁的他激动得有些颤抖,胸前戴着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格外醒目。

  当年参与过那场悲壮惨烈战争的老兵,他们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财富。

  阳光照在厚重的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碑前“华岳英灵”的题字更显庄严肃穆。腾冲当地乡亲说,“在我们家乡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与那场战争有关。缅怀英烈,更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

  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珺表示,基金会将通过民间的形式,继续开展纪念中国远征军的相关活动,目前,正在募集资金,在缅甸南坎、腊戌、曼德勒、密支那、八莫、芒友等中国远征军当年作战的主战场及墓地修建纪念塔。

  本次公祭活动由云南省委统战部、保山市委统战部、腾冲县委统战部发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云南省台办、民革云南省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台盟云南省委、云南省侨联、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云南省佛教协会共同主办,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承办。

热点新闻推荐

【热点聚焦】   第二轮巡视整改:国土部5名正局级干部受处分

【部委信息】   外交部:菲越在南沙“体育比赛”是拙劣闹剧

【国内新闻】   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师谈备课:耗时3月字斟句酌

【国内新闻】   统计局:5月份CPI同比上涨2.5%食品涨幅最高

【国际新闻】   日本目前已拥有45吨钚 可生产5500枚核弹头

【人事任免】  一周任免:陆俊华“空降”海南任副省长

【军事报道】   我海军首次受邀参加环太军演 将派逾1100人

【图片报道】   新疆"天山-2014"反恐演习:设暴恐分子砍杀等场景

【港台新闻】   国民党人接获杀马英九威胁信息 台方加强维安

【环球博览】   俄罗斯“蒙面色魔”30年性侵百位女子终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