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集团军某团零下15℃进行夜间作战能力训练升

25.12.2015  08:27

  12月18日凌晨,河西走廊大雪纷飞,气温降至-15℃。在第47集团军某团夜训场,官兵们正在紧张进行展开撤收、装填改装、夜视搜寻等课目演练,提高部队严寒条件下夜战能力。

  “天寒地冻日,正是练兵时。我们就是要利用极端恶劣环境,瞄准实战摔打部队。”团长王立峰介绍说,训练预备期驻地气温持续走低,他们抓住这一时机,开展代号为“零点行动”的夜间训练,补齐夜战短板弱项,磨砺官兵夜战硬功。他们将周二、周四晚上列为夜训时间,明确要求训练必须在室外进行到零点以后,并根据专业特点细化夜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等,采取一般课目简训、复杂课目严训的方法,确保每个内容训实练精。

  虽然夜色如墨,指挥协同难、搜捕目标难、瞄准射击难,但在该团三连夜训场,瞄准手借助夜训照明设备,灵活操作装备,快速捕获目标,实现了夜间作战看得见、捕得快、打得准。侦察训练中,他们综合运用微光夜视仪、红外探测仪等侦察设备,采取地面观察所与移动侦察车结合等方式搭建侦察网,实现了全方位灵敏捕获“”目标位置、实时监控“战场”态势发展。

  攻关夜战难题,提升实战能力,是该团开展严寒条件下夜间训练的一个亮点。低温条件下,火炮方向和高低转轮内的润滑油容易黏稠变硬,官兵们摸索出快速更换防冻液、加载自热装置等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夜间能见度低、目标侦察难度大,他们瞄准未来夜战场,研究总结出“指路-成像-点穴”战法,让火炮在夜间长出了“火眼金睛”。

  据了解,夜间训练展开以来,该团革新了瞄准、气象、通信等4类9种器材,有效解决了数据流转、火力锁定等夜训难题。同时,他们采集了300余条严寒条件下的装备性能和人体机能数据,总结出夜间渗透侦察、协同攻击等10余种训法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