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步棋,习近平落子“创新驱动”

20.09.2017  09:32

  “

  CFIC导读: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大棋局”系列文章之六——《这步棋,习近平落子“创新驱动”》。

  ”

  学习进行时

  十八大以来这5年,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国家发展的时和势,作出全局性的谋划部署,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大手笔大方略,精心布局出一盘发展的大棋。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大棋局”系列文章之六——《这步棋,习近平落子“创新驱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对于创新,习近平十分重视,创新不仅是重要讲话里出现的“高频词”之一,更是他谋划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下出的一步重要“先手棋”。

  “第一动力”和“全局核心

  创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不论是重要会议还是地方考察,习近平常常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频频谈创新,事事讲创新,处处谋创新,从全局的高度谋划部署,将“创新”这关键“一子”置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对此,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带领与会同志来到我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中关村参观创新成果展示。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201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主题就是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上,习近平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4点意见,强调要抓紧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部署,集中力量、协同攻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赫然居于首位。此次全会对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定调”,强调“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详细阐释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为领导干部们上了一堂“创新课”。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我国曾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明代以后中国却屡错发展良机,慢慢滑下“世界之巅”。

  “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习近平一语道破个中关键。他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及全球科技创新呈现的新态势、新特征,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我国全面创新的关键支撑。

  “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他反复强调,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章被纳入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那么如何牵好“牛鼻子”,下好“先手棋”,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说,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告诫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5年来,在习近平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傲人成绩,一批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翱翔蓝天;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世界最大的基因库“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投入运行;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潜深达到10767米,首次进入万米时代;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0万件,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也引领着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移动支付,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科技创新的影响下发生着巨大改变。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让创新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创新是多方面的”,在习近平眼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论是理论、制度还是文化、人才,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将创新贯穿其中,他要求“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只有正确理论指导才能有科学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上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图”愈发清晰。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保障。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在不断与时俱进。习近平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于人才,习近平态度鲜明——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从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到“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反复提及人才问题,强调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人才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人才工程,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不断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成为习近平落子“创新驱动”的关键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我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写好这部创新史,才能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人”。

  创新,永无止境!

  记者:金佳绪 王雪

  制图:樊珊珊

  来源:新华社《学习进行时

  延伸

  阅读

  习近平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摘选了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十个专题,共计四百九十四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书第五篇重点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分精彩论述如下:

  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机会稍纵即逝。面向未来,可以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 目标、工作重点。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4年6月9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

  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2015年5月29日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〇一四年八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十六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以二〇三〇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0-781页

  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 月1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4页

  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0页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5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6日

  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12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13日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12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13日

  延伸阅读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