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还需跨越多道栏 “海南范”会展业如何迈步?

03.07.2015  13:21

      转型升级还需跨越多道栏

      “海南范”的会展业如何迈步?

      第九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现场。自2006年以来,三亚已成功举办9届兰博会。依托兰博会这个平台,三亚不仅打造了兰花文化旅游区,还促进了兰花种植业的发展。本报记者武威摄

      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的观众体验海南风情。本报记者张茂摄

      核心提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水准的会议设施,这些先天和后天的资源已然是海南会展经济的三大法宝。依托三大法宝,海南会展业有着长足发展:会议接待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和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展览规模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逐步增强。

      然而,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我省会展业的发展短板也逐渐显现:会展企业实力偏弱、没有自主的会展品牌、“会强展弱”、会展基础设施布局待优化等等。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肩负着经济助推器和新亮点的重任。如何进一步挖掘会展业潜力助推海南经济?近日,省政府确定将包括会展业在内的12个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提出“把海南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会议目的地和区域性会展中心”。《海南发展壮大会展业研究报告》则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努力,力争会展业直接经济收益达到400亿元左右,会展业成为实现海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

      业界人士认为,要实现如上目标,打造“海南范”的会展业,海南还需从政策扶持、产业优化、特色化发展等方面着手。

      A

      “第一阵营”的压力——

      区域竞争激烈特色品牌乏力

      对策:培育自主品牌,打造“海南范”的会展形象

      “几乎每天都会新增一两单业务。近的业务在海口、三亚,远的则在大洋彼岸。”说起海南会展业这些年的发展,陈方旭用自己的公司业绩数据来佐证。

      陈方旭是海南智海王潮机构董事长。海南智海王潮已在海南进行会议服务十余年。位于海南华侨宾馆旁的这家公司,办公室虽然看起来有点稍显陈旧,但它见证了海南会议产业近些年的快速成长。

      “近五年,海南会议市场发展很快,选择到海南举办年会、发布会、研讨会等会议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陈方旭说。

      陈方旭的公司也抓住了这个发展时机。在最新一个统计年度,智海王潮公司业务成单量预计超过700项,营业额近1.5亿元。业务中的40%订单在岛外完成,其中有5%是在国外完成。

      据海口、三亚会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会议参会人数最多的在2012年,100人以上的会议有1.5万个,参会人数330万人,保守地按与会人员在海南人均消费3000元估算,会议接待收入将近100亿元。再加上接待的100人以下的小型会议,当年我省整个会议接待收入140多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从行业分析,来自汽车、医疗医药、IT行业、金融等领域的会议颇多,奔驰、宝马、别克、微软、德国拜耳集团等纷纷在海南举办会议。

      有业内人士分析,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际一流的会议设施,再加上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金字招牌,为举办会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海南会议目的地优势明显,已然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同属会议承接地第一阵营。

      海南该如何稳住“第一阵营”的优势 并进一步扩大“海南范”的影响?

      与岛外企业竞争承接一些大型会议时,陈方旭明显感觉到,会议产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区域竞争。与海南相比,一些地方对会议产业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智海王潮曾因为报价稍高等原因错失不少大型会议的承接工作。陈方旭认为,因为营改增不同步,海南会展业面临着比其他城市更大的税负压力,建议政府想办法为企业减负。此外,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可参考苏州、珠海、厦门等城市出台类似奖励政策。

      “不能都是‘别人的孩子’!要自己去策划、主办一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会议,打造自己的会议品牌。”海南风光时代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民光则表达了对海南会议产业热衷承接会议的忧虑。他认为,要打造“海南范”的会展形象,必须培育拥有自主品牌的会议,这样才更容易把握会议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如何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

      “没有形成‘政府孵化+大企业专业化运作’的大品牌展览,无法带动展览业的发展。”海南共好国际会展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大寨认为,海南应围绕热带农业产业、热带文化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大型品牌会展。

      周大寨建议,列入重点打造的会展项目要与海南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其所涉及的产业在海南要有发展前景、属于省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范围、在国内其他地方无法或难以替代等。

      B

      吃不饱的展馆没地办的展会——

      大型展馆待建小型展馆难觅

      对策:优化会展基础设施结构

      每到旺季那几个月,海南国际会展中心里的展会活动一个接一个,看上去一片利好,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副总经理沈雁却叫苦连天:自2011年首展以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展商实力弱,目前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展馆租赁价格在全国而言属于下游水平。”沈雁说,另外展馆的设备维修等成本高,因此入不敷出。

      与沈雁的看法不同的是,我省一些会展企业提出,结合海南会展企业的实力,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场馆租赁价格比较高。这些会展企业认为,目前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的场馆出租率不算低,场馆全年平均出租率近48%,这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

      还有会展企业对会展场馆分布不均叫苦:一方面目前全省没有一座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难以引进医药、糖烟酒等大型展览;另一方面,海口会展中心改建成购物中心后,5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专业展没有合适的场所,又缺少培育小型展览的小型展馆。

      双方对于展览市场的不满,引起更多业内人士对于海南展览市场容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会展企业壮大发展的思考。

      “海南会展业呈现‘会强展弱’的现象。”海口市会展协会会长杨学功告诉记者,目前海南会展公司有百来家,以目的地服务型的会议公司居多,展览企业不到20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展会几乎没有。同时海南展馆经营方、会展企业基本为民营企业,实力有限。

      将海南会展业与厦门会展业进行分析比较后,厦门市会展协会会长郑智认为海南发展会展业需错位发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海南可以积极以会带展,根据自身特点研发一些项目。”郑智介绍说,厦门就曾针对产业薄弱、市场不够成熟的状况,提出“展览业不行,会议补”“大型展览不行、小型展览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