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会诊过度滥捕蚯蚓行为 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29.10.2014  17:54

  近年来,受到利益驱使,海南多地农村地区有村民把从农田、坡地里捕杀蚯蚓当成增加收入的额外“产业”。捕抓蚯蚓到底对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进行治理?10月28日下午,在海南省国土厅举行的捕杀蚯蚓座谈会上,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院、海南大学等专业领域的专家都认为,对于蚯蚓的捕杀应当禁止,并且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海南省国土厅表示,将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并制定治理捕杀蚯蚓的方案,保护好海南的生环境。

   蚯蚓身小益处多 过度捕杀影响生态环境

  近日,南海网等媒体就海南一些市县捕杀蚯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作了报道,报道引起了海南省国土厅、农业厅及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并于昨天下午举行了座谈会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商量对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座谈会上,海南大学副校长刁小平说,蚯蚓在土壤生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物,蚯蚓在中药中的学名叫地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它的作用有活血化瘀、通络平喘等功效,一般在中药里较多用作药引。

  “蚯蚓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它喜欢在地下活动,蚯蚓在移行的过程中对土壤有疏松的作用。同时,蚯蚓在代谢过程中,它的肠道内有丰富的微生物,排泄出来的蚯蚓粪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有利于土壤的代谢,是最好的有机肥料。”

  刁小平说:“从蚯蚓自身来讲,它是可以分解土壤里的有机物,而从环境上来讲,蚯蚓是可以用来处理废弃物的,在食物链中,它是食物中最好的分解者。蚯蚓还有一点好处是,它对重金属有超强的富集能力。”

  “据我了解,海南的蚯蚓跟外来引进的蚯蚓有很的不同。海南的蚯蚓体长且粗,就像一条‘小蛇’一样,但海南的蚯蚓繁殖时间要很长。而外来引进的蚯蚓却没有海南蚯蚓‘健硕的体形’,但它们的繁殖期却非常短。”刁小平介绍。

  刁小平表示,如果长此以往的捕杀下去,必然会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大量捕杀蚯蚓 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则认为,“蚯蚓在土壤的肥力中起了重要作用,肥力包括土壤里面的水、气的供应、热的供应、氧的供应、还有温度,而蚯蚓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它降低了壤的密度,增加了土壤里的空气,农作物、植物等因根系有氧气会生长的更好。

  据他了解,目前也有地区专门在土壤或耕地上接种蚯蚓,接种蚯蚓后农作物的产量是有增加的。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孟卫东表示,有蚯蚓生长的地方土壤比较深厚,结构比较好,这样的地一般是肥地,沙地里几乎是没有蚯蚓的。“土壤肥力和蚯蚓的活动及微生物的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说把土壤里的蚯蚓都抓完了,土壤质量肯定就会下降,让农作物有高产值就很难在创造了。”

   专家建议:可发展蚯蚓养殖产业 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孟卫东表示,如果从市场上来看,蚯蚓真的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产业的话,海南不妨也可以尝试发展这方面的产业,不一定非要从破坏土壤来获取效益。农民完全可以通过养殖的方式来发展该产业并扩大。

  海南工农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博士伍林说,“从蚯蚓的处理方式上,国外跟我们恰恰相反,国外都是用蚯蚓来改良土壤,包括垃圾的处理,他们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并做积极的推广。”

  据了解,我国对土壤环境保护这块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处罚非法收购者和蚯蚓的加工点。海南省环境科学院博士吴晓晨建议,在没有法律条文制约的前提下,能不能加强保护生态、杜绝捕杀蚯蚓等公益宣传,并对当地农户多做教育性工作,“首先要让他们把自己的土地保护起来,不允许他人来自己家的农田进行捕捉。”

  吴晓晨还表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海南省可不可以先出个意见或是暂时性的条文,来规范此事,明令禁止捕杀蚯蚓,“我想有了这样的规定,执法部门就有法可依,制止这样的现象发生。”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处林处长表示,专家们在会上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政府部门接下来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借鉴意义,国土厅将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并制定治理捕杀蚯蚓的方案,切实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

   (南海网海口10月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