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流失条件简陋 海南澄迈大边教学点仅剩9名学生

05.01.2016  11:26
生源流失条件简陋 海南澄迈大边教学点仅剩9名学生 - 海口网
生源流失条件简陋 海南澄迈大边教学点仅剩9名学生 - 海口网
生源流失条件简陋 海南澄迈大边教学点仅剩9名学生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林仕光在给孩子们上课林仕光辅导孩子大边教学点

  林仕光在给孩子们上课林仕光辅导孩子大边教学点

  林仕光在给孩子们上课林仕光辅导孩子大边教学点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2015年12月23日上午,澄迈文儒镇石浮中心小学大边教学点传出朗朗书声。据了解,该教学点原本是一所有160多名学生的完全小学,然而近年来因学生流失,2015年秋季开学后仅剩9名学生,而其中适龄学童只有3名。目前该教学点也只有一名代课老师,承担了语文、数学等各科的教学任务。在石浮地区,像这样的“麻雀学校”共有5所,将来,这些教学点又该何去何从?

  面临难题

  老师调走学生流失,3名适龄学童无人来教,他辞去工作回村教书

  2015年12月23日10时许,记者来到该教学点,进入校门后,眼前是一个没硬化的大“操场”,地面并不平整,许多地方还长着杂草。在操场的后方,是一栋粉刷一新的两层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里,9名孩子正在上课,教室后边还有两名约3岁的孩子在“旁听”。

  今年50岁的林仕光是大边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就住在距离大边村约1公里的大坡村。1992年至2000年间,林仕光曾在大边小学当过8年的代课老师。2000年,林仕光当选为大边村委会干部。2015年9月,林仕光卸下村委会干部职务后,还在澄迈老城镇一个项目当过叉车师傅,月薪3000多元包吃住。

  2014年秋季开学时,大边教学点还有30多名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平均每个年级都有几名学生。但2015年春节过后,因为石浮中心小学缺编,老师紧缺,该教学点的3名老师被调了过去。此外,高年级的学生也转到了石浮中心小学住校读书,低年级的学生流失大半,该教学点最终只剩下3名一年级的适龄学童,但是却没有老师任教。

  最终,大边村委会村支书林盛川经过考察,认为林仕光最合适。“他当过多年代课老师,完全能胜任,最主要的是村里的群众也都认可他。”林盛川告诉记者,他给林仕光打了一个电话后,对方二话不说,立即辞去叉车师傅的工作,重新回到村里当代课老师。

  “辉煌”历史

  曾是当地最好的乡村小学,20多名学生考上重点中学

  林仕光介绍,大边教学点的前身是大坡小学,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校搬到附近的大边村,改名大边小学,当时有100多名学生,林仕光也是这里的学生。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建房,有的人搬到镇上居住,孩子也在镇上上学;有的人到县城或海口打工,自然也把孩子带了过去。于是,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

  林盛川说,大边小学最“辉煌”时有160多名学生。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边小学曾是原石浮乡最好的乡村小学,当时村民捐瓦捐木建校舍,该校考上澄迈县重点中学甚至海口国兴中学的学生多达20多人。

  “现在只剩几名学生,而且又在村里,环境和条件不如镇上,公办老师很难坚守下去。”林仕光告诉记者,目前大边教学点的9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适龄学童,另外3名年龄将近6岁,还有3名仅四五岁,2名“旁听”的孩子则是其中两名学生的弟弟或妹妹。“现在孩子读书都不要钱了,我教3个也是教,教9个也是教,所以我愿意多付出一点精力。”林仕光笑了笑说。

   全能”教师

  教学点仅一名代课老师,包办所有课程,病了也坚持上课

  林仕光是大边教学点唯一一名代课老师,所以是名“全能”老师,语文、数学、体育、图画等科目均由其一个人教。“我最怕生病,因为我一生病,这些孩子就没人管了,所以我不能生病。”上个月中旬的一个周五上午,林仕光的眼睛不慎受伤,但他还是坚持给孩子们上课,直到11点放学后才去镇上的卫生院打消炎针。

  林仕光告诉记者,这9名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差,“他们的父母大都在海口等地打工,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林仕光说,虽然去石浮中心小学只有3公里,但接送孩子也要花费时间,会耽误农忙;路上来回奔波,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则更麻烦。

  林仕光说,如果放学后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来接,他会骑电动车将孩子一一送回家,然后再回家吃饭,“孩子家最远的距离3公里多,最近的就在马路对面。但即使只在对面,我也要亲自送孩子回家,路上车来车往,孩子自己回家太危险了。

   条件简陋

  学校缺乏文体用品,孩子从家里拿来绳子当跳绳

  林仕光担任大边教学点代课老师,工资按学期来算,一个学期四五个月时间,工资一共7000多元,除此之外没有奖金等其他收入,寒暑假没有工资。“这只是你在老城当叉车师傅两个月的工资,为何要回来当代课老师?”记者问。林仕光表示,他喜欢这份工作,相信自己能教好孩子们,“最主要的是,村民们相信我。

  “学生家长也不希望教学点因为人少被撤并。”林仕光说,虽然村里有许多村民外出打工谋生,但仍有不少人希望这所小学能够继续办下去,除了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以外,更因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

  “体育课没有球打,孩子自己从家里拿来绑东西的绳子当跳绳。”林仕光告诉记者,目前该教学点还没有文体用品,他希望上级部门能够争取为孩子配备乒乓球、篮球、跳绳等文体用品,让孩子们的体育课活动能丰富一些。同时,林仕光还希望有关部门能与他签订合同,这样他也能放心教下去。

  “林老师很认真负责,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采访时,林阿公来接孙子,他告诉记者,由于儿子儿媳都在海口打工,所以孙子由他照顾。“林老师很关心孩子,家长们都很满意,现在大家都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因为人少而撤掉教学点,不然我们这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上学就不容易了。”林阿公说。

   命运几何?

  多个教学点仅剩十几名学生,还存在教师老龄化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石浮地区还有另外4个教学点,分别是平坦教学点、排坡山教学点、水井山教学点和珠宝岭教学点,基本上都只有一名老师。这些“麻雀学校”该何去何从?

  澄迈文儒镇石浮中心小学的王校长表示,石浮中心小学管辖着3所完小和5个教学点。因为中心小学属于缺编单位,所以5个教学点中,有3个是请代课老师。而在这些教学点中,平坦教学点有11名学生,1名公办老师;珠宝岭教学点有3名公办老师,但其中2名快退休了,上个学期仅剩下6名学生;排坡山教学点有13名学生和1名代课老师;水井山教学点有11名学生和1名代课老师。王校长说,对于这些教学点,上级主管部门很重视并加大投入,2015年秋季学期还对大边教学点的教学楼进行了粉刷,并修建了厕所。

  王校长介绍,因为村民外出打工大多会带走孩子,造成目前农村学校的学生流失,“考虑到边远乡村孩子就近入学问题,我们不会强制撤并教学点,除非教学点‘自然消失’,也就是一个学生都没有了,不然教学点会继续办下去。为了保留这些教学点,我们也会尽最大能力去做好。”王校长表示,“大边教学点虽然距离中心小学相对较近,但当地群众比较支持教育事业,所以也让其保留了下来。

  王校长还告诉记者,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均由村干部考察,考核后能够胜任的、村民满意的就留下来,工资由中心小学发放,几名代课老师甚至比一些公办老师教得还好,也很负责任,“代课老师如果愿意干下去,我们都会留任,还会根据经费情况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教得好的话还会有奖励,以让他们安心教学。在配套设施方面,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尽量把学校办好,让村民能就近送孩子上学。

  原标题:拿什么拯救你,“麻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