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捐风雨路 情暖百姓心

21.07.2014  12:56
林维勇,195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昌江总工会财务部部长。
郭起森,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昌江总工会保障部部长。
  ■  本报记者  杨勇  通讯员  李德乾

  昌化镇耐村匆匆搭起的灵堂里,躺着刚刚回到家中的郭起森,一张白布遮盖了他的全部身躯。身旁,是恸哭不已的家人,屋外,是满眼含泪的亲朋邻里。明天,他就要入土为安。一幅墨迹尚未全干的挽联,是村里人刚刚写就的:怀党信念投舍己,为民抗洪献终身。正如横批所写,他必定“名留千古”。而儋州海头镇林维勇的家中,刚刚诞下婴孩的女儿,和女婿一道来送父亲最后一程。女儿脸上流不完的眼泪,是对父亲再也不能看到她幸福的悲痛。

  念群众

  顶风冒雨补充物资,被洪水冲走

  “等待救援的那15分钟,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今晚7时,在洪水中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才被救起的李仁坚,刚刚高烧退去,坐在家中仍然惊魂未定。

  昨天下午6时多,在乌烈镇白石村驻守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庄运龙调集人手,帮助疏散转移村中危难群众,51岁的昌江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郭起森、57岁的昌江总工会财务部部长林维勇和59岁的昌江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李仁坚同车赶赴防台风救灾一线。

  当晚10时左右,全村300多户人中,有100多户危房户、五保户和住在低洼地带的农户被转移到安全区域。由于转移匆忙,饮用水和必备生活品不足,郭起森等三人自告奋勇,顶风冒雨要赶回县城石碌补充物资。

  林维勇开车,郭起森坐副驾,李仁坚坐在后排。一路上,雨越下越大。车行至石碌往昌化方向26公里+500米处,意外发生了。

  “当时还能看到前面的车顺利通过,也就相隔1分钟左右,我们过的时候车就漂了起来。”李仁坚说起那个瞬间如同仍在水中,他用力一挥臂膀,荆棘刺破的一道道血痕,格外醒目。

  山洪漫过保平田洋的沟渠,从驾驶位一侧冲来,而另一侧,是早已成为汪洋的稻田。感觉不妙,李仁坚迅速顶着水的冲击力推开自己一侧的车门,同时大喊一声“跳车”,奋力跃出车外。但由于车门被水冲回,他的一只脚被夹住,凭着求生的欲望,他摆脱了车门的纠缠。

  但也就是一瞬间,巨大的水流将人和车冲向汪洋,有些水性的李仁坚抓住了离道路四五米外一株苦楝树旁的荆棘,那时顾不得皮肉疼痛,求生的欲望充斥脑海。

  待到自己的危情暂时化解,李仁坚回头大喊几声“林维勇”、“郭起森”,但风雨交加的夜晚,汪洋一般的稻田里,没有一点回声,刚才还在身边不远处的汽车,也快速被激流冲进无尽头的黑暗。

  “我当时好像听到了敲打玻璃的声音。”无论是渴望救助同伴的冲动,还是暗夜洪流里孤寂的臆想,敲击车窗的声音,始终回荡在李仁坚的脑海里。

  车被冲入水中,李仁坚不停地呼喊着“救命”。所幸,几名途经出险路段的青年,帮他报了警。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将他救了起来。

  忆英雄

  他们是工作能手,也是热心肠的大哥

  “他们都是好人。”昌江总工会副主席符燕哽咽着说,10年的共处,郭起森和林维勇既是她所分管工作的下属,更是她内心敬重的两位大哥。

  在符燕的眼中,郭起森是孝亲敬老的模范。郭起森的父亲郭振环今年92岁,在村里人眼中,曾经卖掉田地房产参加琼崖纵队的老人,是了不起的人物。

  郭起森的大哥郭起超说,父亲和母亲生有三男四女7个子女,郭起森是男孩中最小的一个,家里排行老六,是父亲的“老儿子”。母亲去世后,三弟也成了父亲老来最坚实的依靠。

  和父亲共同生活,郭起森的生活极为规律,上下班前后,接送今年才10岁的小儿子上下学,回家给一家人做饭,替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洗澡,是郭起森一天必做的事。

  郭起森走了,噩耗传来,老父亲当场昏倒,住进了昌江县人民医院留医观察。

  符燕说,郭起森和林维勇都是各自岗位上的工作能手,也是热心肠的大哥。

  郭起森所管工作,是帮助昌江1.6万名职工维护权益,但他同时还兼着帮扶中心主任一职。

  帮扶中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危困职工解决生活和治病困难。每次接到申请到家中核实情况,郭起森对那些实在看不过眼的困难职工,总要先自掏腰包三百两百地伸出援手。他,一个月又能有多少收入?

  而一同殉职的林维勇,在符燕的眼中,更是有着一副侠义心肠。同事朋友家里有个危急的事儿,林维勇保证亲自到位。

  总工会里一位叫王翠兰的女同事,几年前丈夫去世,由于在昌江本地没有亲戚,是林维勇不顾忌讳,亲自帮同事丈夫换的寿衣。换做他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坐在灵棚前,郭起森刚满23岁的儿子郭军威边说边哭,父亲从小教育他“遇事莫急,要能忍耐”,可是昨晚父亲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郭宏伟叫父亲吃饭时,他却急躁得很,一口拒绝并赶往白石村。

  今天一早,在海尾镇打显村刚刚当了5个月“村官”的郭军威刚刚结束救灾躺了一会儿,就接到母亲电话“家有急事,请速回”。血脉相连灵魂深处的感应,让郭军威的心惴惴不安,他总有不祥的预感。接连几次打不通父亲的电话,他快要窒息了,但还是抱有一丝希望。

  今天上午11时左右,当父亲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他彻底崩溃了。

  郭军威说,他今年刚大学毕业,先是当上了“村官”,刚刚报考昌江人劳局的公务员,笔试成绩排第二,极有可能选上。“但现在,父亲不能和我分享成功的喜悦了。”他哭了。

  郭起森、林维勇走了,生前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工作岗位上,但却走得轰轰烈烈。愿他们在天堂里幸福快乐,没有风雨肆虐,再没有洪流的袭扰。

  (本报石碌7月19日电)

  短评

  用生命书写担当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紧急关头,郭起森、林维勇挺身而出,积极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在暴风雨中不幸因公殉职,他们用生命践行着使命。

  在这两名普通工会干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

  在灾情面前,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定盘星。越是困难时刻,越是需要我们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能否冲得上、顶得住,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考验,对干部作风的测评。郭起森、林维勇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他们用生命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合格答卷。

  郭起森、林维勇是我省抗灾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为全省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也为抗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团结一心开展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郭起森、林维勇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典型为镜,向先进学习,为夺取抗灾工作的胜利和重建美丽家园而不懈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