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袁隆平超级稻亩产首破千公斤大关 海南功不可没 “种业硅谷”将迎更大发展

25.10.2014  23:27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近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记录。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海南在杂交水稻的制种、科研等方面提供了广泛的支持与配合,此次超级稻百亩片亩产首次突破千公斤大关,将极大的带动南繁水稻制种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研团队到海南制种、育种,促进海南这个中国“种业硅谷”的发展。
    今年10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记录。早在2012年5月22日,《海南新闻联播》在特别报道高端访谈《“绿色崛起”看海南》中,与82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面对面,节目中,袁隆平自称是“80后”,并且希望自己在成为“90后”前,在海南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同期声:记者  荣佳
【您说您希望在“90前”,在您“90前”实现亩产千斤,您觉得以海南的这种资源优势来说,有没有可能在海南率先(实现)?】
    同期声:海南省政府科技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海南岛肯定做贡献。我们今年在海南岛最高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亩产)965公斤。】
    同期声:记者  荣佳
(这个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接近(亩产)1000公斤了已经。)
    同期声:海南省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接近了。矮子爬楼梯慢慢爬。去年我们是(亩产)926(公斤),在海南岛(亩产)965(公斤)啦。再搞两年,就可能“90前”(90岁前)就实现(亩产)1000公斤了。】
    两年之后,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个消息,让全国的种业工作组为之震撼,更让在海南为袁隆平团队提供育种、制种和科研服务的南繁种业协会倍感振奋。
    同期声:中国种子协会    南繁制种分会会长    何志军
(说明我们海南培育、选育的种子都是非常好的质量,对我们从事海南南繁的一些企业、种子公司,它都愿意到宝岛来进行南繁种子代繁代制,对我们南繁企业会员是一个大的商机。)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袁隆平在海南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海南各方面对袁隆平及其团队在制种、育种、科研服务等方面积极配合,全力支持。2005年,三亚市还专门成立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像袁隆平这样的南繁专家团队提供服务。如今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同期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陈冠铭
(在海南他发现了“野败”,“野败”的发现对三系杂交稻的成功功不可没,袁老师在后期的很多工作也南繁是密切相关的,他本身在三亚有很多科研基地,包括以前的800公斤到一千公斤的很多实验,  也是安排在海南做。)
    而对于海南,袁隆平曾表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三亚荣誉市民,更对海南打造南繁育制种基地寄予殷切的期盼。
    同期声:海南省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三亚)这块宝地要保护起来。现在主要它是自然条件好,生态条件好,但是就设施来讲现在还要加强。国家发改委要立项,在海南主要是在三亚,建我们中国的种业硅谷,把投资都放到这里来,要有重点现在是我们也明确了,就搞种业硅谷。】
    目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海南基地在三亚师部农场有156亩水稻供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究,今年三亚还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海棠湾提供了300亩的土地用于科研试验,并开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辐射与推广。在当年袁隆平发现“野败”的地方,海南计划建立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的科普博物馆,促进海南种业硅谷建设,带动海南南繁的不断发展繁荣。
    同期声:海南省政府科技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我的一个粮食梦  第一个就是超级稻要过一千公斤,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要覆盖全球梦。(海南要建成)种业硅谷,现在国家对种业越来越重视,把它提到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种子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芯片,(海南)这里是硅谷,种子就是芯片,科学技术就在种子里面体现出来了。】
 
        (文字编辑:陈芊亦    视频编辑:王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