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亮见》电视问政曝光48起问题 推动问责177人

11.04.2016  09:03

  “琼山区龙塘镇文道村党支部书记吴钟启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龙华区金宇街道司法所所长左光辉收取好处费被处分……”毫不留情曝光问题的海口广播电视台《亮见》栏目,让违纪者逐一现形,让群众拍手称快。

  《亮见》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在电视上公开述职并接受百姓现场提问的一档问政节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察局主办,海口广播电视台协办。自2014年12月12日开播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亮见》共播出8期,问政28个部门和区党政“一把手”,曝光问题48起,全部得到解决,办结率100%。节目播出后,海口市纪委第一时间督促协调各相关单位认真调查处理,截至目前已问责177人。

  民之所呼,是党之所向;民之所怨,亦是党之所怒。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监督执纪问责的发力点。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马勇霞指出,海口市纪委回应《亮见》,靶向出击,严肃查处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作为、失职渎职行为,忠诚落实党向人民的庄严承诺,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宽、松、软”的环境中走出来,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严、紧、硬”的新常态,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媒体监督 倒逼干部作风转变

  交通秩序混乱无人管、农贸市场“脏乱差”、被举报的违建仍在“长高”……去年12月20日 晚,在海口广播电视台直播大厅,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以及不作为等问题,镜头前的官员们纷纷解释、表态、道歉,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们的追问、“炮轰” 更是让这些官员频频冒汗。这就是当晚《亮见》节目上真实的一幕。

  “抓作风仅靠纪检监察机关和各单位党组织还不够,要发挥媒体作用,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以问责、惩处等组织、纪律措施给干部加压。”海口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湖认为。

  《亮见》所有的线索均来自市民,记者调查几乎都是暗访。海口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积流说,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少干扰,最大程度地还原事实真相,通过直播问政的倒逼机制,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

  在李湖看来,与其他电视问政节目相比,《亮见》更为直接真实。“把作风问题摆到台面上来,充分运用电视直播的不确定性,倒逼部门‘一把手’对自己职责范

  围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要不然上台就难看。那些没有在台上的干部也会紧张出汗,这次在台下,说不定下一次就会被请上台接受群众的询问。所以就促使这些干部反 思所在部门有哪些问题会被老百姓投诉,及早梳理整改,这种倒逼的方式,推动了干部作风的改变。”

  特邀评论员矢弓也有同感:“能把我这种‘刺头’请到现场,而且对发言没有任何限制,足见海口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心。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借助《亮见》这个平台,让媒体成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使作风监督常态化,监督效果最大化,建立起

  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李湖表示。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刊文称,“《亮见》是一档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纠正干部不正之风为目标的节目,已成 为海口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公开课”。

  “电视直播问政,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干部转变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越来越多机关干部能够从严从实、主动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说。

  严肃问责 推动落实“两个责任

  “给予美兰区农林局局长杜发安、区农林局分管副局长李恩文‘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给予灵山镇镇长梁定业‘诫勉谈话’;给予灵山镇主任科员冯所爱、灵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奎‘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近日,针对2月28日《亮见》曝光的美兰区灵山镇福玉村5名村干部私分农残检测员补贴问题有关责任人的问责处理公布在媒体上。

  为了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意识,孙新阳曾多次在全市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将问责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问责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每期《亮见》节目,孙新阳率先垂范,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除亲临节目现场外,还明确要求海口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各区、市直部门“一把手”参加,要求主办方和被问政单位对被曝光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严肃问责,并做到举一反三。每期节目播出后,都要针对曝光的问题提出问责要求,并对问责方式亲自把关。

  这对被问政的各单位负责人是一种鞭策和压力,促使其重视和及时解决问题。各单位也扛起责任担当,主动问责。秀英区、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主动查找问题,去年先后对违反工作纪律,不作为、乱作为的48名党员干部予以问责。

  去年《亮见》曝光的交通整治不力、黑车非法营运、集贸市场脏乱差、公厕管理混乱等一些职能部门主观认为无法管、管不好的问题,在相关人员被问责后,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有的还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得到了解决,建立起了长效机制,促进了主体责任的落实。

  “2016年《亮见》开春第一问剑指农村‘微腐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全市的干部群众而言,不仅是一堂直击基层‘微腐败’的纪律公开课,更是一堂落实两个责任的督导课。”海口市纪委副书记杨卫国告诉记者。

  “落实两个责任的成效正在显现。”杨卫国介绍,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最直观展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逐渐转变,带来了执行力的明显增强与工作效能的明显提升,与各级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扛起责任担当是分不开的。

  抓早抓小 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特别大的教训!感谢组织及时挽救了我,给了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不管以后在什么工作岗位,我都要时刻警醒自己。”龙华区金宇街道司法所所长左光辉收取好处费被处分后这样忏悔。作风是党员干部思想跳动的脉搏,是内在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是滑向违纪最灵敏的风向标。党员干部违法无不从违纪开始,而违纪无不从作风松懈开始。

  “《亮见》节目中曝光的虽然是一些群众身边的小问题,给党员干部问责作出的是党纪政纪轻处分,甚至是一些更轻的处理方式,而这恰恰是在抓早抓小,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杨卫国告诉记者。《亮见》从抓作风开始,严肃问责,竖起一道纪律的“防火墙”,管住大多数,防止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

  “对美兰区农林局局长杜发安、区农林局分管副局长李恩文给予的是‘责令书面检查’和‘诫勉谈话’的处理。”海口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都是重要的监督执纪形式,是与作风问题相匹配的惩戒方式,涵盖了党员问题的大多数,是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的常态,是“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具体化,有助于党员将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没有哪个单位愿意被曝光、被问责。现在各职能部门更仔细地梳理、排查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群众投诉的问题,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亮见》发问前。”陈积流说。海口市纪委干部李以平直言:“《亮见》尽可能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做到问责一小批、警醒一大批、受惠一大片,什么时候《亮见》没什么可播的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亮见》以作风问责,抓早抓小,在滑向违纪违法的过程中提前布防、层层设防,且过罚相当,既体现了预防、又体现了惩治,既是治标之举、又是治本之计,更能彰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杨卫国说。沟通平台打通“最后一公里”第四期以“双创”惠民为主题的《亮见》播出后,其关注度之高让人始料未及。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亮见问政#话题微博已累计阅读总量2145万余次,网络直播报道总点击量5.82万人次,移动客户端信息发布总数83条,总阅读量超228.6万人次,中央及省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海口街头巷尾沸议。究竟是什么让这档节目受到如此关注并好评如潮呢?

  “电视问政不是官员表演的舞台,而是官员与服务对象平等对话、向服务对象兑现承诺的平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李湖说。在《亮见》这个平台上,反映的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民生问题,无论是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还是交通整治不力、黑车非法营运、集贸市场脏乱差、公厕管理混乱等民生问题,聚焦“从群众最不满意的方面着手,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领域改起”。为此,海口市纪委对拟上节目的问题都一一严格筛选和把控,一方面,要保证反映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要尽量选择带有共性或普遍性的问题,用有限的节目时间,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搭建平台,让民众倾诉,让官员倾听民意。此外,《亮见》始终坚持“一把手”上镜的原则,让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面传递准确信息,消除疑虑,直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同时,这种转作风、接地气的做法,更易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亮见》为老百姓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搭建起市民与政府沟通的平台,使得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能够更真切地感受民意、理解民意、顺应民意。”陈积流认为,在这个平台上,百姓找到了释放口,也让政府官员更能意识到自己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这些“务实、透明、厚道”的问政,不仅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而且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的反思。

  “而这种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整治庸懒散奢贪和‘不干事、不担事’等突出问题,促使政府转变职能、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切实有效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也正是《亮见》取得成效的启示。”李湖说。(记者张谯星 通讯员段小申 张云)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