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上岸学走路” 海南陵水疍家人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26.12.2014  16:32

      原标题:“鱼虾上岸学走路”陵水疍家人开启新生活方式

      1100多公顷碧波荡漾的港湾,600多家渔排星罗棋布,一间间小木屋散落在渔排上,渔民在木屋起居饮食,渔排之间的“街道”上船来船往。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是疍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这群曾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疍民,生活已经大变样。

      疍家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的古越族。相传17世纪乾隆年间,闽粤两地疍家人划过汹涌的琼州海峡,沿海南岛东岸南下,直至海天的尽头——三亚。

      迄今为止,陵水、三亚疍家人已超过1.2万人。疍家人吃住都在船上,常年过着漂泊的生活,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是海南疍家人生活状态的写照。

      与传统居住在海上不同,如今的疍家人除出海打鱼、渔排养鱼外,还“登陆”居住,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46岁的杨学文是中年一代疍民,正演绎着“鱼虾上岸学走路”的疍家新生活。他告诉记者,父亲那一辈出海时只有风帆船,自己出海已经开上机帆船,那时候家里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靠出海打渔,生活很辛苦。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当地较早一批开始尝试网箱养殖的疍家人,杨学文在新村港搞起了海水养殖,从此告别人不离船、船不离海的“海上漂”生活,开始将生活从海上向岸上转移。

      记者登上杨学文的渔排,走在网箱之间窄窄的木板“路”上,有些摇摆,几十口网箱里,成群的鱼在游弋。“养有一万多条鱼,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等。”

      他说,收入还不错,平常在渔排上养殖,家安在岸上。如今,疍家人大多都像杨学文一样在岸上盖了房子,以船为家的历史已经改写。多数疍民在海上从事网箱养殖,减少了出海打渔的风险,有点经济基础的,依靠政府扶持造了大船,用上机械化捕鱼设备,捕捞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村镇镇委委员陈法波介绍说,全镇有8000多疍家人,大多已在岸上盖楼。他们已经完全改变了往日以出海打鱼为生的习俗,除了造大船捕捞、网箱养殖、海产品运销外,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疍家人年轻一代开始创业或走进了企业工作。记者看到,海南著名景区猴岛,已与疍家人的生活“浑然一体”,夜幕降临时渔排上一串串“疍家风情”红色灯笼更增添了几分魅力。

      “疍家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新一代的疍家人已经走出渔排,开始读大学,甚至到异国他乡留学深造。”陈法波感慨说,每年村里都有学生考上大学,他们毕业后更愿意到外面闯世界。(完)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