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铭恩村:精准扶贫 乐坏百姓

01.07.2015  01:00
赣州铭恩村:精准扶贫 乐坏百姓 - 海口网
赣州铭恩村:精准扶贫 乐坏百姓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铭恩新村的村民们住上了新房

日子好了,胡世瑞老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海口网6月30日消息 (特派记者 陈五男)“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习总书记。”29日,“聚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三周年——全国网络媒体看赣州”,走进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66岁的老人胡世瑞回忆起这三年来日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颇为感慨。

  说起三年以来的变化,村民胡世瑞绝对是一个最佳的典型“缩影”。1985年到2012年,他居住的土坯房先后四次坍塌。在1985年春夏之交的一个雨夜,他居住的土坯房的一面墙突然倒了下来,家里四张床被打坏了三张,最小的女儿还被埋在了墙下,最后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小女儿才被救出。“土坯房先后4次倒塌,老伴和儿子也先后过世,如果不是孙子还小,我连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带来了土坯房改造政策,胡世瑞成为受益者之一。2013年3月,胡世瑞成为入住新村的第一人。告别住了一辈子的土坯房,搬进了崭新牢固的三层小楼。“感谢政府,没有想到我们这些住了一辈子土坯房的老百姓有这一天,也能住上这么好的安全房,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老人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在铭恩新村的幼儿园看大门,空闲的时候就教教孩子们习书法,加上自己每个月的社保,一个月也有1000来块的收入,“我把5万块政府贴息贷款还完的那天,还给史文青书记发了条微信,书记很高兴啊,他告诉我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的。

  与胡世瑞一样,兴国县309户村民也得益于土坯房改造政策。据了解,铭恩新村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0.3平方公里,分三期集中安置农村危旧土坯房户。

  “要让大家搬得进来,住得下去。”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介绍,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兴国县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一直未能改变,目前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发开重点县,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经过抢抓机遇,感恩奋进,把扶贫攻坚作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兴国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的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大家都能住上好房,铭恩新村推行规划建设一体化,采用联排新建、套房安置、产权置换三种方式,分别为不同经济情况的村民解决了住房问题。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铭恩新村还推行“一组两会三站”管理模式,通过在社区建立党小组,由党小组负责组建社区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区理事会筹建爱心服务、和谐平安、物业管理三个功能服务站,有效提升了社区的集约化管理。规划建设农贸中心、医疗中心、幼儿园、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实行供电、供水、保洁等统一管理。此外,还推行创业一体化,打造创业型社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新建了官桥千亩蔬菜基地,配套建设蔬菜冷冻冷藏库,可年产蔬菜520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新建集有机芦笋种植、培训、加工为一体的赣州市首个百亩高效芦笋基地,预计年收入2000余万元,示范带动农户100余户,同时切实解决了社区土坯房改造户的务工问题。

  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介绍,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贫困率下降4.5%。“计划从2015年起,每年至少脱贫3.5万人以上,力争5年任务3年完成,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覆盖,精准把脉因户定法,精准研判,统筹推进,打好就业扶贫这记‘快拳’,打好产业扶贫这记‘重拳’,打好合力扶贫这记‘组合拳’,更有力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